1980年的一次会议中,陈云对陈锡联提出的要求可以说震惊了当时在座的人很久,直到多年以后提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所有人都没想到,陈云会在会议上公开让陈锡联辞职,而陈锡联也回了一句,要我脑袋都没问题,这样的回答是否是陈锡联意气用事导致的呢?陈云又为什么要求陈锡联辞职?
1、意气用事还是深思熟虑?
出生在21世纪的我们虽然有着便利的生活条件,但还是不能忘了过往前辈们的耕耘和付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那几年,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奋斗,让人记忆深刻。
当时的国家领导班子中,有不少都还是老革命人士,他们虽然已经年老名但仍旧不忘革命信念,坚守在岗位上为国家做奉献,这样的精神让人感动。
陈锡联就是这众多老革命中的一员。但万万没想到,在1980年的一次会议中,他这个老革命就被战友陈云首先拿出来做了“示范”。
开会当天,陈锡联早早的就到了会议现场,就和往常一样,然而,随着会议的开始,话头明显就不对了,等陈锡联反应过来的时候,只听见陈云冷不丁的说了一句:我觉得陈锡联应该辞职。
陈锡联当即就愣住了,但在片刻之后,他回了一句:辞职可以,要我脑袋都没问题。虽然两个人没有任何争辩,但还是止不住周围人惊讶的目光。
陈云和陈锡联是昔日的革命战友,两个人突然这样是因为什么呢?陈锡联究竟是意气用事还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回答呢?
2、老将的担当
显而易见,是后者。陈锡联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这一点从他过往的一些经历中就能看出。
而且他还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领,无论是在军中还是领导层面人缘都很好,这也就难怪当时在场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了。
而他之所以直截了当的回应陈云的提议,也是源于他这么多年在军中和中央开展工作的积累和思考。
在进入和平年代之前,陈锡联可是军中数一数二的大将,他不仅是早期参加革命的一员,还在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带着八路军129师奔袭白晋铁路附近,面对当时戒备森严的南关镇日军,他想出了一个“腹地开花、内外结合”的打法,剿灭了当地的日军,为之后的我军的行动做出巨大贡献。
当然,除此以外,陈锡联也参与过许多大场面的战斗,也正是因为如此,他逐渐和手下的将士们打成一片,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绝不抛弃任何一个人,军中将士们自然也就对他极为爱戴。
可以说,在指挥作战方面,陈锡联绝对值得赞赏,但这也不意味着在其他方面他就不如人意。在领兵打仗的同时,陈锡联也没有放下对自己革命信仰的发展和建设。
在这么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早已经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党和国家,只要国家需要他随时都可以做出牺牲和贡献。
1980年陈云的那次公开提议也是一样,陈锡联的回应同样也是出于对国家发展前景的考虑才有了这样的回答,而并非是两人有什么矛盾或犯了错误的原因。
3、顺应时代的选择
就好像我们经常说的话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每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而身为过去时代的前辈,他们有责任扶持新的一代年轻人进入领导层级,带领我国走向复兴。
更何况,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这就更需要一些年轻人敢于担责,甘于奉献,通过他们的努力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祖国。
这样的思想也是陈锡联日复一日的在中央和军队中处理事务得出的结论,几乎成了那时候所有老一辈人的共识。
因此,1980年的那次会议最主要的议题就是探讨干部年轻化的问题。当时在座的老一辈人不少,但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却只有陈锡联最为合适。
抱着这样的想法,陈云才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陈锡联也十分赞同,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个场面。
在陈锡联看来,他这个决定既是自己对国家贡献的一种方式,也是顺应时代选择的表现,希望那些年轻人能像老一辈人一样继续深耕国家富强和发展,这样才不辜负老一辈人的辛苦付出。
于是,在那次会议之后,陈锡联被免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和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务,也算是退位让贤的表现。
当然,如果你以为他就这么退休了,那也是不可能的。在辞职之后,陈锡联仍然在很少人知道的地方默默的为国家做奉献。
虽然他已经不参与中央的日常事务,但他还是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国家大事,一旦有什么自己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他也会竭尽全力。
同时,虽然已经退休,他还是担任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不仅将自己多年来为人处世和处理工作事务的经验传授了下去,还帮助不少年轻人解决了很多难题。
也就是因为如此,即使陈锡联已经退休,他却仍旧受到中央以及军中领导班子的尊重,就和他年轻的时候和将士们并肩作战一样。
晚年之后,不少中央的领导都对陈锡联赞不绝口,称他为真正的共产党人,而这就是基于陈锡联过往为国家和军队做出的所有奉献。
有这样的性格,陈锡联在1980年会议上说的那句话就不足为奇,因为那正是他拥有高尚的共产党的理想信念的具象化表现,也是他甘愿为国家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写照,值得我们铭记。
参考资料:
陈锡联——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