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意志力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说5月7日,巴方宣布击落印度5架战机(印媒已认证3架)。战况如此惊人,除了装备性能、训练水平,精神文明因素也不能忽视。



在这方面,印度军队坐拥千年种姓制度+百年殖民遗风两大特色,是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至于那味道是香是臭,请听本文分解。先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1.近几十年来,印军平均每年有111人自杀而亡。其中,2009-2021年十二年间自杀的印军人员,合计近1400名。参见下图。



2.印军内部仇杀现象严重,例如在2014-2021年的七年中,共发生20起“自相残杀”事件。参见上图右。

结合以上数据,再来分析印军的精神战力问题,就更容易理解了。首先,印度种姓歧视根深蒂固,对印军影响深远。起源于3500年前的种姓制按人的“洁净”与“肮脏”程度,把印度人划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婆罗门(神职人员和知识分子)、刹帝利(武士和管理者)、吠舍(工商业者)、首陀罗(工匠和奴隶)、达利特(贱民,不可接触者)。

五等种姓是印度人与生俱来的人格烙印,作为分配权利、财富及发展机会的关键依据,本来与崇尚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在印度那片神奇的土地上,种姓等级依然大行其道,具体投射在印军中,呈现下列怪状:



1.军官蔑视士兵,官兵感情疏离。印度军官大多出身高种姓家庭,属于中上层子弟,生活较为优裕,教育程度较好,而士兵大多来自农村,是低种姓阶层。许多军官对自己的出身有强烈的优越感,嫌弃低种姓的士兵“肮脏、下贱、愚昧无知”,忌讳和他们亲近,自动保持距离。

同时,低种姓的士兵如果没有对军官表现出足够的尊敬,就会遭到殴打、辱骂、恐吓、扣减薪水等处罚。

官兵之间不交流、不交心、不同甘、不共苦,利用种姓压迫进行管理,能让广大士兵真心信服上级军官吗?袍泽之情淡漠的军队,战斗力能强吗?想象一下:

【平时,印军的军官捏着鼻子,对士兵们说:“离本少爷远点儿!别站脏了我这块地。”

战时,军官又振臂高呼:“士兵们,给我冲啊!”

假设你是印军士兵,你冲不冲?



更可怕的还在后头:

2.印军根据种姓出身安排岗位,埋没人才。例如,出身第五等级“达利特”的士兵是“贱民”,在印军中占比约5%,无论自身素质怎样,都只能从事洗厕所、大扫除、洗衣服等劳动,伺候军官,为较高种姓的军人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就连炊事班的厨师岗,也轮不到“达利特”来做。因为,用种姓歧视的标准来看,“达利特”的手最脏,做的饭污秽不堪,高种姓的人是绝对吃不下去的。

不仅士兵的分工要论种姓,军官的晋升也不只由能力、业绩决定,种姓高低是必不可少的评判要素。



以上传统经过殖民遗风的催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印度人在驻印英军中只配充当英籍军官的马仔,一直低人一等。对此,后来的印军非但不以为耻,还和固有的种姓制度融会贯通,加码传承,发扬至今。

这种文化一是造成印军官兵貌合神离、矛盾深重,二是不能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降低人员素质。因此,各种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1.自相残杀的例子:2020年,印度武装边防部队(SSB)一名士兵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与上级发生争吵,积怨爆发。该士兵枪杀了上级,随后饮弹自尽。

同年,驻扎在印度与孟加拉国边境的印度边境安全部队(BSF)也发生惨案。一名军官突然拔枪射击,杀害2名同事。

2022年,印军第144营的一名士兵大开杀戒,先是持枪闯入军官办公室,枪杀1名军官,又在营房中进行无差别射击,再致3名官兵丧生,最后朝营长的座车开枪。在夺走4条人命之后,该士兵自杀身亡(注:另一说法是被自己发射的子弹反弹击毙)。



2.人员素质低下的例子:2021年,印度旁遮普省的马蒙军事营地开展侦察部队体能训练。一场耐力跑下来,本应体力出众的侦察兵竟然晕倒34人之多,其中1人病亡,4人病危。

这一年,还出现印军飞行员“左右不分”的闹剧。一名飞行员转向错误,把印度版“空军一号”专机卡在了跑道上。“空军一号”专机飞行员尚且这样不靠谱,其他印军飞行员的技术也很难令人信赖。



那你说印军擅长什么呢?或许是下图这种事:





好吧,这下大概明白,最近印军战机为什么一口气被巴方击落3-5架了……就凭印度空军的水平,别说三、五架,再掉35架也不奇怪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