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守住山水乡愁 争当振兴“模范”

——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蹚出生态振兴新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浪潮中,广西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以龙潭灵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依托,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通过人居环境提质、农文旅融合升级、乡风文明建设三管齐下,模范村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扮靓家园,留住最美乡愁

走进模范村,白墙黛瓦,青山环抱,村道整洁,庭院花香四溢,仿佛一幅田园画卷徐徐展开。然而,十年前的模范村却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坑洼、环境脏乱,村民生活困顿。

如何破局?模范村以龙潭灵湖为核心,按照“显山露水、融景于村”的理念,对村屯风貌进行整体改造。142栋农房披上象牙白的外衣,点缀传统纹饰,村道拓宽硬化31.2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篮球场、图书室等公共设施相继落成,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在这幅田园画卷中,“美丽庭院”成为点睛之笔。模范村党总支部书记陆彩香带头改造自家庭院,种花植树,打造样板。村民纷纷效仿,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原本单调的村居变得生机盎然。如今,漫步村中,一步一景,乡愁不再是记忆,而是触手可及的美好。

盘活山水,激活乡愁经济

龙潭灵湖风景如画,但过去游客来了却“留不住”。陆彩香深知:“守着金山银山,不能过穷日子。”近年来,模范村抓住田园综合体发展机遇,以“文旅+”模式破局,让山水资源焕发新生机。

2024年初,村里利用300万元专项资金,打造30亩缤纷花海,增设民宿、露营区、露天电影和烧烤设施,开发亲水游玩项目,让游客从“看风景”变成“玩风景”。同时,挖掘农耕文化,推出糯米糍粑制作、草编粽非遗体验等民俗活动,让游客感受乡村的烟火气。此外,今年还计划增设研学课程,如巨型稻种植、稻田抓鱼等,让城里的孩子体验农耕乐趣。

这些新玩法不仅吸引了游客,更带动村民就业。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当起导游、手艺人、营地管理员,共享发展红利。2024年,模范村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万元,村集体增收1.3万元,真正实现了从“卖风景”到“卖体验”的转变。

培育乡风,涵养乡愁底蕴

走在村中,村口醒目的《村规民约》展板、家家户户悬挂的家训牌,都在无声地传递着文明的价值理念。村里创新实施的“乡村治理积分制”,将环境卫生、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日常行为纳入评价体系,每季度开展“积分兑换”活动,让文明行为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这一创新举措实施两年来,已兑换商品价值近1万元,惠及农户1804人,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先锋的良好氛围。

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村里组建了壮乡歌舞队、模范姐妹队等,每逢传统节日都会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通过开展农技培训、法律讲座、家风课堂等活动,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被亲切地称为“精神加油站”。

经过持续努力,模范村的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三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生,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保持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这些数字背后,是村民们对文明生活的共同追求和守护。

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示范村,模范村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这里的青山绿水不仅承载着悠悠乡愁,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周章师、梁慧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