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李大叔就披着雨衣往田里跑。田里的水已经漫过田埂,刚结穗的水稻歪歪扭扭泡在水里。



他蹲下来扒拉泥块,手指缝里全是稀溜溜的泥浆,心里直犯堵——这已经是半个月内第三场大雨了。

根据气象监测,6日到7日早晨,阳江阳春圭岗镇像被倒了水桶。252.4毫米的雨水砸下来,相当于一天泼下半米深的水。

深圳福永、惠州公庄这些地方也没幸免,190多毫米的雨量让街道成了河道。全省4个暴雨红色预警高悬,12个橙色、23个黄色预警跟着凑热闹,天上的云跟打翻的墨汁似的。

更让人揪心的是,8日夜间开始,新一轮强降水又要扑过来。粤北和珠三角偏偏是两次降雨的“重叠区”,就像同一个地方被反复捶打。

山体泡了这么久,泥土松得像豆腐,泥石流、滑坡随时可能冒出来。河里的水也涨得快,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就等着钻空子呢。

“这雨下得太邪乎了,往年五月哪有这么暴的?

”村口的张伯叼着烟直摇头。年轻的农户小陈盯着手机天气预报直叹气,刚育的秧苗经不起这么泡,可地里的水排都排不及。气象部门早早就提醒了,可真到了跟前,大家还是慌了神——毕竟谁也没见过雨水这么扎堆下。

数据摆在那儿:全省平均雨量21.6毫米,55个镇街下了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像倒水一样,一小时能下60毫米,还夹着6到8级大风,树枝子噼里啪啦往下掉。

更别说还有小冰雹,砸在棚顶上咚咚响,种菜的大棚能不能扛住,农户们心里都没底。



现在最愁的是地里的庄稼。水稻泡久了要烂根,果树刚结的果子经不住风雨打。低洼的菜地早就被淹了,菜农们冒着雨抢收,可收回来的菜也卖不上价,烂在地里更是亏。

养殖业也遭罪,鱼塘水满了怕翻塘,鸡鸭棚子漏雨怕生病,养殖户们整夜守着不敢合眼。“防山洪、防泥石流,说得容易,具体咋防?

”有村民嘟囔着。

老办法是挖排水沟,可雨水来得太急,小沟根本不管用。

山区的住户更担心,房子靠山根的,夜里听见山体滑坡的动静,觉都不敢睡。政府部门倒是发了预警,可真到应急的时候,还得靠大家自己多上心。

我个人觉得,这接连的暴雨给咱们提了个醒:天气越来越琢磨不透,防灾不能靠运气。该加固的房子早点加固,该修的排水渠赶紧修,别等灾害来了才后悔。农谚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现在该改成“雨前多防灾,雨后少遭难”了。

可话又说回来,这么强的降雨,光靠个人也难,还得靠大家伙一起使劲,把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这场雨啥时候能停?后面的天气还会怎么变?没人能说得准。

但有一点很清楚:面对老天爷的“脾气”,咱们得提前把准备做足。庄稼是咱农民的命根子,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咱们自己的日子。希望这轮暴雨赶紧过去,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里的收成别受太大影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