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座城,正被研究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争着看。



它不是太原,不是大同,是藏在晋南盆地的运城。中原经济圈和西部经济带交叉口,这位置让运城成了“十字路口的城”。铜矿储量占山西94%,地下藏着“铜饭碗”,可运城偏要端新碗。

2023年GDP2329.



9亿,这数字背后,是传统工业在“转身”——有色金属冶炼升级,煤化工找新路,水泥建材换绿装。有人说,运城像块“拼图”:北边连华北,西边接西北,南边望中原,省际交界的路,成了人口、产业、资本的“流动河”。“以前运铜矿石,现在运铜制品;以前拉煤车多,现在拉苹果的车也多了。

”运城老司机王师傅的话,道尽交通之变——铁路、公路织成网,货运快了,农货出山更顺溜。教育是块“短板”?本地高校、职业院校加起来好几所,运城学院在改专业,企业和学校“搭伙”培养技术工,人才留不留得住?



看的是产业,是机会,是温度。盐湖、关帝庙、永乐宫,这些“老宝贝”正变“新招牌”。游客说:“来看盐池的七彩光,也听关公的老故事,运城的景有历史味。

”有人喊“运城要成下一个太原”,这话说早了?太原是“老大哥”,运城是“潜力股”——没走过“挖完资源再转型”的弯路,现在正攥着资源、区位、政策三张牌。转型难不难?



铜矿能炼粗铜,能不能造芯片用的高纯度铜?

煤化工能产化肥,能不能做新能源材料?



这些坎,运城得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运城人把这话翻了新——山是铜矿,水是盐湖,现在要“吃”出产业链、“吃”出创新力。

游客多了,工厂新了,路好走了,可问题也冒头:人才往大城市跑咋办?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咋平衡?产业集群咋“长”大?



潜力,潜力,运城的潜力不在地下。2024年有政策把它列成重点,2025年交通还在加码,这城的“新剧本”,才翻到第二页。

想知道运城天气对农业影响?关注我们,第一时间看农情。

文中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发布为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