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1,试管
(1)用途:
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比如探究金属与酸反应,将金属放入试管,再加入酸,能清晰观察反应现象。
可溶解少量固体,像把氯化钠固体放入试管加水,轻松完成溶解操作。
作为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试管装满水倒扣在水槽,就能收集到纯净氧气。
还能用于装置小型气体发生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试管就是反应的 “舞台”。
(2)使用方法:
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防止骤热骤冷,要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避免试管因受热不均破裂。
加热时,短时间可用试管夹夹持,长时间则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夹或铁夹都应夹在离试管口约 1/3 处。
加热固体,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且未冷前不能直立试管。
加热液体,盛液量不超试管容积 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成 45° 角,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以防液体喷出伤人。
2,烧杯
(1)用途:
常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比如配制氯化钠溶液,就在烧杯中进行溶解操作。
用作较大量物质间的反应容器,像酸碱中和反应,若酸和碱用量较多,烧杯就是合适的反应场所。
(2)使用方法:
受热时外壁要干燥,且需放在石棉网上,确保受热均匀,防止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 1/2,防止加热沸腾时液体外溢。
3,量筒
(1)用途:专门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2)使用方法: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加热或用于配制溶液。
要根据所需量取液体的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减少误差。
放置时要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和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读出的数据才准确。
4,酒精灯
(1)用途:实验室常用的加热工具,最高加热温度可达 500 摄氏度。
(2)使用方法:
使用前检查灯芯长度、顶端状态及酒精含量,确保安全。
点燃时要用火柴,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其他酒精灯。
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熄灭时,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若酒精灯被撞翻引发火灾,要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土灭火。
5,玻璃棒
(1)用途:
搅拌,加速物质溶解或使反应更充分。如溶解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速度。
引流,在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导液体顺利流入指定容器。
蘸取少量液体,用于检验液体性质等实验。
(2)使用方法:使用后要及时清洗,避免残留药品影响下次实验。
6,漏斗
(1)用途:
普通漏斗用于过滤,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添加液体,在气体制取实验中经常用到。
分液漏斗不仅能添加液体,还可控制液体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使用方法: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7,集气瓶
(1)用途:收集和储存气体。
(2)使用方法:收集气体时,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好气体后,要用玻璃片盖好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