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国的运河建设干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浙赣粤、江淮、平陆、荆汉、湘桂这五大跨省级运河项目,还有河南省内的一系列水运工程,都陆续开始规划或者动工了。这些项目算下来,总投资得超过 9000 亿元,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国人的目光。
先给大家唠唠这几条运河。浙赣粤大运河把浙江、江西和广东三省连起来,全程 1988 公里,赣粤段 1228 公里,投资 1500 亿元;浙赣段 760 公里,投资 1700 亿元。等它建好了,长江和珠江水系就能 “手拉手”,形成一条贯穿东部沿海的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三大经济圈联系也更紧密了,江西这些内陆省份也能多一条 “黄金水道”,发展机会更多了。
江淮运河在安徽,连接长江和淮河,全长 156.6 公里,按照 Ⅱ 级航道标准建设,投资 912.71 亿元。有了它,淮河中游和长江中下游运输不畅的老问题就解决了,能大大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广西的平陆运河,从南宁到北部湾,全长 134.2 公里,投资 727 亿元,能通行 5000 吨级的大船。建成后,广西终于能实现江河直接通海了,西南地区货物出海更快、更便宜,成为对接东盟的重要通道。
湖北的荆汉运河,从荆州到武汉,长约 236 公里,投资 784 亿元,万吨大船随便走。它能让长江中游航程缩短 260 公里,运输时间减少 14 小时,一年能省下 300 多亿元物流成本,以后还是长江 “黄金水道” 的重要分流。
湘桂运河连接湖南和广西,全长约 300 公里,投资约 1500 亿元。建好后,长江中上游到北部湾就有了便捷通道,湖南的矿石、农产品能直接运到粤港澳,助力中西部融入 “一带一路”。河南也没闲着,同步推进 47 个水运项目,投资 1416 亿元,扩建港口,打造四条通江达海的通道,形成 2000 公里航道网,大宗货物水运成本能降 60%。
为啥要花这么大力气挖运河呢?好处可太多了!首先,水运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少,运输成本只有铁路的一半、公路的五分之一,特别适合煤炭、矿石这些大宗货物运输,能提高运输效率,增强我国货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我国各地发展水平不太一样,运河就像一条条纽带,把不同地区连起来,让资源分配更合理。像浙赣粤大运河能让江西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湘桂运河能促进长江和珠江经济带交流,缩小地区差距。
再者,能完善交通体系。虽然现在铁路、公路很发达,但水运的作用无可替代。运河和铁路、公路搭配起来,能让整个区域运输能力大大提升。
另外,在国际形势不太确定的情况下,挖运河能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收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打通国内经济循环。而且,运河沿线有很多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还能传承运河文化,发展文旅产业。
其实,挖运河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分配的方式。从区域来看,能让经济发展更均衡,帮助欠发达地区跟上步伐;从就业来看,建设和运营运河需要大量人手,直接间接创造了无数岗位,像南充发展水运后,就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总的来说,大规模挖运河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随着这些运河项目不断推进,我国内河水运体系会越来越完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