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表哥刚毕业时,在一家国企做技术员。
薪资待遇、上升渠道都很不错,但是要常驻工地。
有一年春节回家,有人问起他的工作,表哥解释了一番。
不料那人阴阳怪气地说:“不是吧,读了十几年书,到头来还要去工地打工?”
这样的话听多了,表哥也犯嘀咕。
毕竟他自己也觉得整天待在工地上,说出去不太体面。
于是,第二年他就辞去了国企的工作,去了一家小公司。
这份工作朝九晚五,轻松无压力。
可不到半年,问题就来了,公司没什么前景,工资也低,每个月交完房租就所剩无几。
就这样,表哥来来回回换了几家公司,都没能长久干下去。
工资高的,没那么体面;足够体面的,工资低;难得碰到两者兼备的,就没那么轻松了,需要整宿整宿的加班,忍受巨大的情绪压力。
如今,表哥已经三十七八,依旧没有稳定的工作。
想起作家刘娜说过的一句话:
“人生最危险的心态,就是既要、又要,还要。”
这句话,在职场显得更加适用。
就像那句话说的:你赚的钱除了包括你实际做的工作,还包括了你需要受的委屈、不公平待遇。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一份工作,“体面”“情绪价值”“赚钱”这三个词是很难同时存在的。
人在职场,想要自洽,就请先放下面子,停止索取情绪价值。
02
这两年有个词很火,叫“整顿职场”。
一群年轻人,秉着“大不了就不干了”的豪迈气魄,打着“要理解、要情绪价值”的口号,对领导的要求稍微不顺就统统拒绝。
一句话,在职场中不能受委屈。
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整顿来整顿去,把工作彻底整没了,把钱包彻底整空了。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
98年的女生李欣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
因为一位同事休产假,领导就分配给她一个稳定的老客户。
维护好了,就是源源不断的业绩。
李欣对此也很上心,在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
客户却始终不满意,暗示她的方案漏洞百出。
想到自己那么辛苦却得不到认同,李欣再也绷不住了,她忍不住反驳客户:“我觉得你的审美简直low爆了,要求也很弱智,我不伺候了!”
说完这些,她狠狠挂掉通话,觉得心情舒畅。
这事没多久就捅到了公司,领导知道后把她叫到办公室严厉呵斥。
李欣也不服,直言领导只会压榨自己的员工,和那甲方是一丘之貉,当场辞职走人。
她将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不想并没有多少人支持她。
在工作中受委屈,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也许是工作难度大,也许是同事的误解,也许是领导不近人情……
但不会有人因为你委屈就同情你。
一味宣泄自己的情绪,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无能。
一味任由自己崩溃,最后只会徒留一地的残局。
莫言曾说:“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
受伤在所难免,唯有吞下委屈,熬过去,才能挣到你想要的钱。
03
财经博主@奇叔说,如果一个人上班感到很快乐,那么这个人只有三种情况:
第一,他刚入职;第二,他马上要离职;第三,他已经疯了。
很多人想在工作中找快乐,这基本不可能。
主持人窦文涛性格活络,是典型的互动型人格。
《锵锵三人行》火了后,台里又给他单独安排了一档节目,叫《文涛拍案》
这档节目不设嘉宾,时间也是深夜,对窦文涛来说,简直是折磨。
他曾在采访中直言:“有一天录完节目下班,已经是清晨6点,深圳暴雨如注,那一刻我心里只有四个字:生无可恋。”
但是这档节目,他坚持做了8年,他说:
“我也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也不过是为了拿这个工资。”
董宇辉也曾在直播中坦言,自己一直无法享受这份工作。
因为直播,他的父母长期遭到骚扰,他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他努力在直播间侃侃而谈,但从他的内心而言,还是非常抗拒带货。
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没有太多喜,反而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睡眠障碍。
成年人的世界,各人有各人的风雪。
我们总是觉得别人的工作体面且光鲜。但其实,扒开了看也是麻烦堆积着麻烦,压力堆叠着压力。
哪有什么轻松又高薪的工作,不过是背后的压力和努力不为人知罢了。
04
作家李睿秋提出一个观点:人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主线任务。
如果你的主线任务是搞钱,那么情绪价值,体面,甚至成长都可以适当忽略。
《远见》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两个名校毕业生,通过校招进入一家公司做管培生。
进来时,两人都雄心壮志,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干出一番事业。
可领导却经常让两人处理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还经常被训斥。
试用期还没过,第一位大学生就走了,他寻思我名校毕业,凭什么天天在你这里打杂,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位大学生也很憋屈,但转念一想在哪儿工作不都是如此,最起码把工作证明搞到手再说。
他便复盘每次被骂的原因,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做事流程,在后来的工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
就这样,他跟着领导,技术能力突飞猛进,不到一年就晋升成了主管,工资也翻了几番。
李雪琴曾在综艺里说:
“我不相信无条件的爱,也不相信有意义的工作,只有挣钱让我有安全感。
我的快乐来自我每挣一笔钱,我的朋友我的亲人在生病的时候,我可以多拿一份钱给他。”
工作实苦,但工资可以治愈这份苦。
被领导骂时,想想这个月的奖金可以给妻儿买上喜欢的礼物;
感到压力时,想想今年的存款足以给父母晚年更多的保障。
你要知道:面子是虚的,情绪价值也是虚的,你能赚到多少钱才是实打实的。
当你挣的钱足够多时,再多的委屈它也能帮你熨平。
罗翔曾说:
“我们永远不要在自己所看重的事情上,投入不切实际的期待,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因为有限的人与事物,永远无法承载我们无限的期待。”
其实,很多人的职场生涯之所以失意,就是因为对工作期待太多。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只是维持生活的手段。
收起对工作的期待,把精力放在自身,才是一个人在职场最智慧的态度。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