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郑锦玮
本文刊发于5月7日中国经济新闻网
山西和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州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历史纽带及发展战略上有着多重相似性与互补性,二者也因此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合作的典型案例。
4月28日,中国(山西)——哈萨克斯坦(阿克托别州)投资与贸易合作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折射出中哈区域经济合作的璀璨图景,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实践的缩影,更是中国以制度创新破解内陆开放瓶颈的范本。
山西省商务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山西与阿克托别州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尤其是能够加强双方企业间更多沟通联系,未来双方将在能源、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融入“一带一路”资源互补与产业链延伸
阿克托别州作为哈萨克斯坦的工业重镇,拥有丰富的铜、铁矿石资源,山西在煤炭深加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山西与阿克托别州合作本质是欧亚资源拼图的重新排列,补齐双方产业链关键缺环。
在产业的链条布局上,山西已培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等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条,设立定襄法兰、太谷玛钢、上党中药材、祁县玻璃器皿等24个省级特色专业镇,设立省级特色专业镇发展基金,推动建成了各类公共服务平台65个,成功举办两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
论坛期间,山西建投集团代表作了专题推介发言,重点介绍了集团发展历程、综合实力、海外业务布局以及“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等,着重展示了集团海外发展建筑全产业链、投建运一体化以及在矿山建设、炉窑砌筑、钢结构、石油化工、机场场道、新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竞争力。
服务“双循环”内外联动与制度创新
内循环促进区域联动与产业升级,华远国际陆港集团参与运营骨干物流通道,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山西的出海通道。比如,“津海津门”“晋商冀港”“晋鲁走廊”,运输产品涵盖煤炭、焦炭、有色矿等,运输方式涉及大宗散货运输、公铁水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实现了把沿海港口的“出海口”搬到山西“家门口”。
外循环提供国际供应链与海外仓布局,华远国际陆港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布局海外仓,推动跨境电商与中间品贸易。同时,还布局建设了一批陆港枢纽集群,比如,在山西的北大门布局了大同国际陆港,拥有保税物流中心、进境肉类指定查验场所等功能设施,在山西的东南部布局了一批铁路综合物流园,年吞吐能力达到3000万吨。
中欧班列物流通道与贸易引擎
中欧班列的发展已超越物流功能,成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纽带。华远国际陆港集团代表作了专题推介发言,介绍集团投资建设了一批重要铁路干线,作为山西与国铁集团合资铁路的省级出资人,累计投资建成了铁路13条,在建铁路项目1个,建成及在建铁路里程达到了3014公里。同时,拥有5条山西自己的地方铁路,联合运营铁路专用线39条,年铁路货运量近8000万吨。
中欧班列成为两地合作的“钢铁动脉”。华远国际陆港集团常态开行了一批中欧(中亚)班列,集团认真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开辟了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线路23条,通达16个国家48个城市。其中,到中亚的图定班列,开行计划为每周1列、每年50列。
参加推介的还有山西省投促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三有限公司等省内企业,阿克托别州副州长阿布德卡里莫夫·阿布扎尔及Ramazan集团、EPC System等哈方企业,现场还安排了B2B对接洽谈环节,给双方企业提供了对话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