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物
在这个五一,甘肃的骆驼。驼不完,根本驼不完,大家放假我加班。
别处堵车堵船堵地铁,而茫茫沙海上,阵阵驼铃声中,骆驼将自己几十年没见的亲戚都见完了。
在骆驼图案的红绿灯指引下,天南海北涌来的游客们,硬是将敦煌走出了丝绸之路的繁华。
提到甘肃,人们好像只知道敦煌。
但其实甘肃,东南西北各个地方都不一样。
▲甘肃,也可以是绿色的
你知道这里有黄河、沙漠、莫高窟,却不知道它还有李白笔下的“天山”,临洮盛开的牡丹,和麦积山石窟的璀璨。
你听过牛大、《读者》、一支兰州,却还未曾知晓定西的花馍,玛曲的湿地,武威酿皮,金昌羊肉垫卷子。
狭长的甘肃,如一柄玉如意,贯通东西,嵌合在中国北部。
既有大漠孤烟,黄沙莽莽,也有流水炊烟,小城饭香。
错开五一的拥挤,在五一过后,不如来甘肃玩一场。
明月朗照,倾听从四面八方流动而来的细沙,在脚下歌唱。晴天日暖,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烟火日常,感受北方的质朴与豪爽。
不必去西藏,便能在甘南感受藏地胜景;无需挤川渝,就能见证洋芋的一百种吃法。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别找一个甘肃朋友带你逛。
除非你有个512G的胃,不然和他们吃饭,只会越吃越香,很难不变胖
不论酸甜苦辣,他们总有办法让你胃口大开,吃到趴下。
人生之味,酸在第一。
对甘肃人来说,幻化万千的酸味,是一种乡愁。
白银人念着一口酸烂肉,庆阳人馋着酸汤面,武威酿皮里的醋卤子不可或缺,平凉刚下的杏子在酸脆里藏着鲜。
最独特的还要数清香四溢的浆水。它 在甘肃,大有作为。
苜蓿、萝卜叶、芥菜、香椿、苦苣、野葱花、蔓菁……带着春季朝气的野菜,经过发酵,让汤色显出润白色泽。
投浆水时不可见油盐。直到要吃时,放入葱姜蒜花椒在油锅里一炝,才将酸鲜在舌尖点燃。
看似 寡淡无色,却直击人心。浆水 在黄河两岸的味蕾上,不断流淌出深情,便让外地游子也魂牵梦萦。
天水人爱用浆水下面,味道最好的是长面条。
擀好一大张对折,一刀一刀犁过去,一把提起,撒入滚烫的沸水,用筷子一搅,就出了面香。
撒上葱花喝一口,那股酸劲儿从舌尖窜上后脑勺,让人灵魂一震。
到了冬天,他们则端上浆水暖锅,夹板肉、丸子,小白菜错列其间,层层炖煮出香。酸味消解多余的油脂,半点不腻,余下的肉香环绕唇齿,妙不可言。
定西人会用扁豆面、荞麦面做成“懒疙瘩”或雀舌面。
煮熟后调入浆水酸菜,配着浆水萝卜、扁豆菜吃,越吃越有滋味,闲来只觉岁月长。
临夏人则想出牛肉浆水面的做法,将荤素相合,口感很独特。若你喜欢糊状,一碗浆水馓饭,也不可错过。
而兰州人,喜欢将“生浆水”灌入饮料瓶里冷藏,喝的时候撒上白糖,清凉又解暑。再热的夏天,连喝三碗,空调都可以关掉。
丝丝淡甜里,荡开丝丝酸意,乍一尝,酸得人眉头一蹙,细细品,润得人心头一皱。神清气爽里,一口浆水解千愁。
到了陇南,人们绝 不会给国外的土豆泥打call。
他们会招呼你来尝尝浆水洋芋搅团,保管你吃完后乐不思蜀。
经过捶打的洋芋,是那样软糯顺滑。将浆水浇下,再kuai上一勺红艳艳的油泼辣子,好吃到让人无声落泪。
对于甘肃人来说,酸有着过尽千帆的余味。
一口浆水,原是贫瘠时期清鲜的抚慰,将珍贵的滋味封存在窖缸。
但也随着岁月,化为归家时的期待。
当人们驮着暮色,从四面八方归来,老家房里飘出的炝浆水香味,便指引着家的方向。
历经波折的诗人曾在纸上写——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这严酷的冬天”
越是苍茫壮阔,要在冬天面临冷风冰雪的地方,越喜欢用温暖的甜蜜,填补单调的日常。
名中带着“甘甜”的甘肃人,用风味里的甜来表达幸福。
这里的甜,不止有鸡蛋醪糟,甜醅子,热冬果,灰豆子和杏皮水。
在田里劳作的人,大多更爱咬开丰收时的麦粒,感受自然里淡淡的甜;
生活在市井里的人,则去兰州的鲜百合,天水的大樱桃,瓜州的蜜瓜里,寻觅瓜果的甜香。
巧手的人,会将白面与杂粮搭配,让碳水的风味交汇。
金黄油香的糖油糕,混合了酥油白糖的甘南蕨麻饭,一城一味,甜与甜也不同。
以花生做馅儿的花馍,蒸软后淋上蜂蜜的甜糜子饭……绵延1600公里的甘肃,连甜味都能谱写出风味的五线谱。
来到甘肃的人,看过鸣沙山的黄土,也可以在春天去白塔山公园赏春色。
吃过手抓羊肉的脂嫩咸鲜,也可以饮一口三炮台的清甜。
丰富而包容,是甘肃之甜的底色。对甘肃人来说,幸福就是没有单一答案。每一种选择都将等来春暖花开的时刻。
《菜根谭》里讲——
“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见心体之真机”
意思是众生欢笑处,快乐未必由心而发,但若是在困顿中懂得乐观,便能领悟真正的智慧。
对甘肃人来说,苦代表一段记忆,更是对岁月的释然。
清苦下火的苦苦菜、灰灰菜,口感较硬的高粱、荞麦,曾是艰苦年代珍贵的“食粮”。
而如今,化为甘肃人餐桌上的花样。
经由焯水后的野菜褪去青涩的“冲味”,保留脆嫩的鲜活。用醋蒜辣子凉拌,咬下去都是清爽的风味,越咀嚼越有滋味。
高粱用来酿酒,荞麦炸作圈圈,当谷物的缝隙里填进岁月的沉淀,人们最终收获的,是丝丝回甘。
平凡的苦豆子,到了甘肃人手里,晒干、磨粉,香气反而变得浓郁。
混合胡麻油,做成花卷、馍馍、破皮袄(烫面饼),能在一层一层暄软中,点缀上沙沙的口感。
以苦生香,也撑得起烟火人间。
甘肃人并非感谢苦难,而是懂得在人生的况味中,找到微妙的平衡。
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
走到最后的人,才能将苦化为回甘。
讲究“一青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兰州牛肉面,用油泼辣子的飒爽,展示着麻辣鲜香。
绵密紧实 的天水呱呱,混着锅巴脆皮,还要加上辣椒酱汁,才算灵魂归位。
恣意的红油,浓郁的滋味。甘肃的辣,并非追求一味的冲击,但却让辣椒的香气登峰造极。
滋滋冒油的烧烤,辣椒面在热气中纷飞;
咸鲜可口的羊杂、加了定西粉条的孜然羊肉,壮观的烤羊排,清汤羊肉与羊肉泡……有了辣椒,才擦出味蕾间的绝妙火花。
辣,在甘肃化为一种态度。
一面热烈鼓舞,一面浓厚淳朴。
和朋友吃到大汗淋漓,亲密度更近一步。又香又解馋的滋味,带给人力量与抚慰。
如滚烫红日般艳丽的辣椒香,飘过曲折的河道,途径纵横的沟壑,兜兜转转,化为心头的一点温热。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
甘肃的滋味,就像它的地形,每走一步,都是风景。
巍巍祁连,嘉峪雄关,九曲黄河自蜿蜒。
陇上江南,山明水秀,大漠孤烟,石窟千年。
七彩丹霞壮阔,酒泉卫星升飞,甘南高原牛肥马壮,高速铁路直通新疆……
五一过后,来趟甘肃吧。
体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也感受味蕾上的酸甜苦辣。
▼今日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