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去银行的ATM机上给弟弟打钱,谁知机器出故障了,一个半小时内,他卡上余额从1200翻到9万,他取出7万带回老家,给弟弟打了2万。公安机关以诈骗罪将他逮捕,男子很委屈,他认为是机器的错。然而法院的判决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于德水母亲去世后,父亲带着他们弟兄三个艰难度日。后来父亲得病,不肯去医院,他想把房子卖掉给父亲治病。父亲却说:房子是你们弟兄仨的窝,没了房子,你们住哪里?
父亲坚决不肯卖房子,事实上,家里那个旧房子也卖不了多少钱。于德水眼睁睁看着父亲病情越来越严重,却无能为力。父亲走的那天,他跟两个弟弟嚎啕大哭,从那以后,他们就是三个没爹没妈的孤儿了。
安葬完父亲后,于德水顾不上悲伤,他把两个弟弟托付给年迈的外公,背起行囊就去了广东。他是大哥,要照顾两个弟弟。他暗下决心,要把两个弟弟抚养成人。
打工的日子是苦闷辛苦的,但于德水心中有希望,因此不觉得累。这天晚上,他去ATM机,准备给弟弟打300元钱,他把钱放进机器中,谁知不一会,钱又被吐出来,他连着试了五次,每次钱都又吐出来,虽然机器每次提醒他系统出故障了,然而他的手机却一直接到信息,显示钱已经到账,而他的卡中也多了1800块。
于德水感到奇怪,当时是晚上八点,银行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他以为是机器出故障了,虽然手机上显示多了1800,但应该是取不出来。
他想试试钱究竟能否被取出来?于是他来到旁边另外一家银行试着取钱,让他吃惊的是,他不仅把原本卡上的1200取出来,更是把多出来那1800也取出来了。
都说钱是检验一个人的标准,于德水是穷人家的孩子,他本没有邪念,可是在那一刻,他突然有了侥幸心理,他想,如果银行查不出来的话,那他就凭空多了1800元。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利益时,有人能冷静分析,有人却会失去理智,于德水就是这样,他确定是之前那台机器出故障了,他内心纠结万分,但最后,贪婪战胜了良知,他想,如果他再去那台机器上多存一点,那他卡上的钱就会多一点。这样的钱来得多快呀!
于德水拿着刚取出的3300元又回到刚才那台出故障的机器跟前,一口气存了10次,十分钟之后,3300元还在他手上,但他的卡上账户却多了33000元。他心里那个激动啊,他从小就没见过这么多的钱,而在打工生涯中,他卡上最多也就一万多块。现在这短短时间内,他一下子有了之前从未有过的钱。
于德水按捺着怦怦跳的心脏,又接连存了7次。直到看到他银行卡上的余额成了9万多。他知道明天银行一上班就会发现机器出故障,于是他连夜叫了一辆出租车,赶到深圳把钱取出来。他拿着7万回家,把其余的两万转给弟弟,说他买彩票中奖了。
于德水自我安慰,这不是他的错,是机器出了故障,如果银行找到他,他就把钱退回去,如果不找,这些钱他就留着自己花。可他回家后一个多月,银行始终没有找他,他以为银行工作人员把这事给忘了,就准备用那些钱把家里房子装修一下。
让他没想到的是,银行没来,公安机关却以诈骗罪将他逮捕,随后检察院又以盗窃罪提起公诉。根据我国刑法,盗窃9万量刑可不轻。
于德水大呼冤枉,他认为这钱是机器出故障自己出来的,他一没偷二没抢,公安机关找上门后,他年迈的外公四处借钱帮他还了九万块。就算他有错,最多也算是不当得利。如果银行机器没有出故障,他就不会起贪念,也就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执法机关却认为,于德水在发现机器出故障之后,仍然连续进行了17次存款操作,存在故意侵权行为。监控显示有一个细节,于德水将3300元存了十次后离开了,之后他再次回来,居然又带来15000块继续存款,这就是故意侵权。
但法院经过审理后却做出如下判决:判处于德水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万元。法院的判决结果下来后,检察院认为量刑过轻,提起抗诉。
法官却认为,如果ATM机没有出现故障,于德水就不会产生盗窃的意图。于德水是一时的贪念,判他三年缓刑三年足以让他接受惩罚了。
几个法官也了解了于德水的家庭状况,并且写下长达万字的判决书进行说明。他们认为,面对从天而降的钱财,对一个穷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公民都具有同等的道德水准和觉悟,于德水在被抓获之后,当即就返还了全部款项,我们觉得这孩子仍心存良知,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之后,检察院也撤销了对于德水的指控。
于德水父亲去世时,他只有25岁,其他同龄人刚刚大学毕业步入社会,而他却要承担起抚养两个弟弟的重任。对于他这样的穷苦孩子来说,猛然看到那么一大笔钱,对他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考验。
面对突然多出来的钱财,于德水曾经纠结为难过,很可惜,他没有经受住考验,但如果不是机器出现故障,他这一生应该不会去故意犯错。就像法官说的那样,他的犯错不是主观故意的。
法官们站在人性的角度去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最终做出那样的判决,既公平公正也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