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五一”假期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安徽交控集团宁国管理处提前部署、多措并举,紧扣“保畅通、强服务、提效能”目标,以“五个一”为主线,统筹推进保障工作,累计保障46.5万台次车辆平安通行,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为公众出行交出了一份“安畅宁川”高分答卷。

下好“一盘棋”,统筹谋划强根基

坚持“全局统筹、一体推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工作机制。

统筹部署,联动护航平安路。召开专题会议,细化工作方案,处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下沉一线,全面开展道路安全检查;各分中心联合“一路多方”对隧道、桥梁、长下坡等高风险路段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对存在隐患按期清零。


会议现场。

力量前置,驻点服务保畅通。成立应急保畅突击队驻守长陡坡、隧道群等重点区域,设置18个施救驻点、12个养护应急驻点,实现“15分钟上道、30分钟到场、1小时处置”目标;围绕“高效化服务”,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活动,以温馨环境守护司乘顺畅通行。

坚守初心,志愿微光照归途。各站点通过全天候值守、精细化服务,五一期间,开展“青春志愿行”志愿服务66场,提供咨询指引576次,用点滴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打好“一张牌”,品牌引领显实效

构筑起平安出行新体系,以创新之笔书写五一保障高分答卷。

党建引领强堡垒 ,凝心聚力谋发展。以“皖美高速 安畅宁川”党建品牌为引领,“漪水之桥”服务团队与“通达宁川”先锋团队双擎驱动,扎实推进保通保畅、路段运维、阳光救援等工作,提升施救保畅水平,凝聚多方力量护航公众出行。

科技赋能显智慧,立体管控解难题。运用科技手段,拓展管理思维,实施管理和技术创新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助力“五一”保畅工作。构建“空+地”一体化管控体系,运用智慧隧道管控平台第一时间疏通拥堵节点和出行群众“难点”;依托“皖美大脑”流量分析系统精准预判车流峰值,实施“远程诱导+交替放行”疏堵方案;创新引入无人机,打造立体救援网络,实现事故勘察、测绘功能,提升道路救援处置效率。


活动现场。

民生护航优服务,皖美出行暖民心。构建新能源出行保障体系,中溪服务区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增加充电桩8个,一桩2枪,增加充电车位16个,充电桩功率由原来的60KW增加到80KW,单车充满电时间减少约15分钟。自管水东、中溪服务区共配备42套充电设备(移动充电设备2套),单日可保障充电车辆1280台,极大满足新能源车辆出行迫切需要。

绘就“一张图”,精准施策保实效

构建一张图统管全域,动态响应提高效能。

上承战略,智慧平台揽全局。创新绘制“宁国处应急保通作业布置图”,整合辖区路段、驻点资源、风险节点等信息,实现“一图观全域、一令调全局”。动态分析车流、天气、事件等实时数据,累计发布精准预警948条,提前化解风险隐患120起,为上级决策提供可视化智能支撑,彰显智慧交通的示范效应。

内强管理,精准施策增质效。划分3大片区13个收费站点,落实“一站一策”保畅方案,配备27套移动收费终端实现资源动态调配。构建30分钟应急清障响应圈,通过“一张图”快速定位事故点位,联动驻点队伍高效处置,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外联协同,快速响应显担当。创新“政企联动+分段管控”机制,在假期高峰时段联合交警实施科学分流,破解车流拥堵难题;数据支撑,预判先行,密切关注天气动态,通过多渠道发布实时路况信息,保障公众出行安全畅通,进一步擦亮“皖美高速 安畅宁川”品牌形象。

四位一体,多维赋能筑防线。一体布设施救清障、应急养护、机电抢修、物资储备的点位力量;精准标注高墩桥梁、长大隧道、高大边坡、临水临崖等特殊路段风险情形;有效呈现日常应急救援、节假日分时段保通、防汛救火措施、地质结构突发灾害应对等不同情形的应对方案。各分中心切实用好这张图,根据各类资源、道路状况变化,及时更新图例要素,常态化模拟预定场景,实施桌面或实战拉练,固化拉练成果,提升全员应急处置和道路管控能力水平。

做实“一份报”,数据赋能强管理

以“日统计、日分析、日调度”机制为抓手,动态归集整理路况、流量、事故、救援、保通、抢修、服务、宣传等开展情况和亮点做法,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智慧管理体系,为科学决策、高效调度提供坚实支撑。

五一保畅“数字中枢”。通过“每日一报”机制,将辖区动态实时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数据库。依托数据研判,提前部署10余处施救驻点、30台救援设备及60余人应急队伍,实现故障车辆平均处置时长缩短至“分钟级”。

跨域联动“神经脉络”。依托数据共享平台打通管理壁垒,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联动机制。依托车流预测,协调交警优化分流方案,引导车辆绕行,有效缓解枢纽拥堵。

动态调控“智慧引擎”。“每日一报”是资源配置的“指挥棒”,更是风险预警的“风向标”。各站点依据实时流量数据,动态调整人员物资配置,有效提升车道通行效率;服务区依照充电桩使用数据,及时增设移动设备并优化引导方案,实现充电零拥堵。


活动现场。

实现目标“树形凝心”。统一信息归集口径,避免数据错漏,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增强工作督查力度,及时复盘不足、提炼亮点、固化经验,提升工作效能,互相借鉴。展示安畅宁川风采,促进外界认可度,对外提升管理处形象,对内增强员工凝聚力。

赢得“一份彩”,品牌引领树形象

紧扣“皖美高速 安畅宁川”品牌提升主线,以多维宣传矩阵与特色活动为抓手,塑造优质服务形象。多维宣传强声量。13支志愿服务队通过设立便民服务台,提供热水、简餐、应急药品及维修工具,常态化开展“情满旅途”“青春志愿行”等活动,配备政策解读、ETC安装、旅游导览等服务,切实提升服务效能,多次获司乘致电表扬。“安畅宁川”品牌故事获人民网、中国交通报、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广泛报道、刊发、转载,其中,S05宣桐高速千秋关隧道内装载50吨棉纱货车自燃起火事故,宁国处多部门联动响应,紧急处置,彰显智慧化管理高效运用、工作人员出色处置能力;典型事迹退伍军人李星晨“3分钟生死救援”引发社会广泛赞誉,实现传播声量与品牌影响力同步跃升。

新征程上,宁国处将持续总结保畅经验,优化应急预案,继续以科技赋能、服务提质为核心,强化大数据研判与多部门协同,以更高标准护航公众平安出行,为安徽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王浩 文/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