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清晨,89岁的赵阿婆因前一天新买的裤子长了些,出门准备去换个尺寸,却不料在家门口遭遇飞来横祸,被一辆突然掉头的出租车撞倒。

车祸之初,伤者救治没有使用医保

家属在第一时间和肇事的出租车司机取得联系,得到了出租车公司的手术费垫付,因此没有使用自己的医保。

车祸导致老人大腿骨骨折,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术后,赵阿婆腿部出现血栓,情况急转直下,陷入昏迷状态。医院接连向家属下达病危通知,儿女们到场在抢救同意书上签了字。那一刻,他们感受到了即将失去母亲的悲痛与无助。


在家人的日夜守护下,赵阿婆挺过了最危险的阶段。术后两周,赵阿婆从腿部骨折的手术中脱离危险,却因血栓转入脑病科继续治疗。十多万的治疗费用,对于家境普通的子女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但他们一刻不敢松懈,儿媳妇唐女士更是24小时轮流陪护在婆婆身边。


康复期间,老人使用了自己的医保卡

赵阿婆在医院治疗期间花费十六多万,而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只同意赔付大腿骨折手术的五万多元。其它的治疗费十多万,他们认为与本次车祸无关,拒绝支付。为此,赵阿婆在转入护理院后,使用了自己的医保卡,以减轻治疗带来的费用压力。

刚到护理院时,赵阿婆昏迷不醒,情况十分危急。儿媳唐女士坦言:“被撞的时候已经 89岁了,当时真的吓坏了,24 小时都守在医院,一步都不敢离开。” 然而,在家人和护工的精心照料下,每天请医生为赵阿婆进行康复训练,活动脚部肌肉,防止萎缩,赵阿婆竟奇迹般地开始恢复意识,逐渐从昏迷中醒来。两个月后逐渐恢复神智,“她从昏迷到慢慢醒过来,能恢复到现在这样,真的是奇迹了。” 唐女士感慨道。


治疗费用前后总计花了20万元,子女们无力承担,医保成了他们的 “救命稻草”。面对这高昂的治疗费,2022 年,赵阿婆起诉肇事方和保险公司,获赔 16 万余元,但其中并不包含在护理院她用医保支付的 44980.49 元。


上海首例医保追偿,向保险公司讨回四万余元护理治疗费

2025 年 3 月,浦东新区医疗保险事务中心将肇事出租车公司和投保企业告上法庭,这也是《上海市医疗保障条例》实施后的首例医保基金追偿案。庭审中,被告坚称赵阿婆的康复治疗是在处理自身基础疾病,与车祸无关,还以超诉讼时效为由拒绝赔付。而浦东新区医保中心则拿出病史、诊断证明等证据,力证这些费用是治疗车祸伤情的必要支出。


经过激烈辩论,法院最终认定赵阿婆的康复费用与交通事故相关,且未超诉讼时效,判决保险公司赔付6856.69 元,肇事公司赔付 38123.80 元,将医保在护理期间垫付的四万多元,全额追偿了回来。


此案意义重大,《上海市医疗保障条例》明确赋予医保中心追偿权,让“救命钱”的管理更有法可依。它不仅守护了医保基金安全,更让百姓知道,在遭遇意外时,医保能托底,事后也会为大家追回该付的费用。

看看新闻记者: 谭悦

编辑: 潘文婷

视频编辑: 冯家琳

责编: 金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