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廖春在测试继电器。袁俊杰摄

走进南宁电务段南宁信号检修工区工作间,所有人动作整齐划一,低头伏案,摆弄着手中的巴掌大小的继电器。工程师廖春坐在其中,眉头微蹙,目光聚焦在不足毫米的接点间隙上。大家神情专注,头也不抬,手上却忙个不停。

“我们接了个南凭高铁崇凭段的‘大单’。”廖春说,数量充足、状态良好的继电器,事关新线施工建设进度。


廖春在验收继电器。袁俊杰摄

工长高珠和副工长蒙小花并肩坐在检测台前,负责将大家验收完毕的继电器再检查一遍,是验收工作的最后“把关人”。“为了这次的‘大单’,我们将其他任务都已经暂停了,全力以赴做好南凭高铁的器材验收。”蒙小花边说边利落地将打印好的标签贴在继电器外壳上,再将其递给高珠仔细核查,“这批继电器要在5月交付,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争分夺秒。”

别看一个继电器巴掌大,内部却包含了几百个零件,看似只有2200多台的继电器检测,但其实背后工程量是巨大的。厂家送来的继电器已经封好罩子,专项团队需要像做“CT扫描”一样,隔着半透明的罩子完成外观检查与电气特性测试。“平时,大家可以借助工具来完成工作,但现在检查接点间隙、接点有无歪斜,全凭咱们的火眼金睛。”廖春说着,突然停下来凑近观察手中的继电器,“看这个接点有些歪斜,得标记返厂处理。”他转身对大家叮嘱道,“继电器就像铁路信号的‘神经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必须比技术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不符合标准的绝不能出所!”


职工在检修继电器。卜锡龙摄

2200台继电器,平均下来每人每天需要检查100台继电器,南宁信号检修工区的姑娘们嘴上说着‘看花了眼’,到了下班点,工区里此起彼伏的“再看最后一个”让时钟的指针悄悄划过六点,却没一个舍得挪窝。她们身旁的检测仪器嗡嗡作响,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无声地诉说着大家重复了上百次的动作——测量、记录,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三遍以上的复核。任务紧急,心却不能急,专项团队的成员们都心知肚明:器材检测如同绣花针,细节决定质量,一毫米的失误也有可能导致信号设备“失明”。为了同时兼顾工区的生产任务,周末里,姑娘们还自发来到工区,完成日常的检修工作。

南凭高铁崇凭段建设正加足马力有序推进,开通运营后,将提升广西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水平,助力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廖春成立的专项团队已完成了共计1600余台继电器的检修工作,一批批合格继电器被贴上标签,整齐地摆在架子上。剩下的任务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团队里的“领头雁”,廖春每天都要在工位间来回走动,时不时俯下身来帮大伙确认接点状态,或是解答技术疑问。“这个接点的间隙有些大了。”他轻声提醒着,手指在继电器上轻轻比划。


职工在测试继电器。卜锡龙摄

毫厘之间筑安全,日复一日守平安。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廖春和他的工友们用专业和耐心守护着每一台设备的安全。正是这些对细节的执着,正是这些平凡而执着的坚守,让铁路信号系统得以安全可靠地运行,让每一段旅程都值得托付。(卢诗颖、张展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