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发展,政治立场要确立,良好的根基与方向很重要。而经济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交通便捷度要提上来,物品才能够东西南北自由流通。所以,道路的开设,桥梁的建造,开铁路,规划航线等等,都需要一步步实行。

和平且技术发达的大环境之下,开山凿路通航,也许是复杂而可实现的目标。但在社会动荡,民众的生活难以有着落的时候,再加上技术也许还不够成熟发达的年代,想要开山凿路通航,可以说是能够想象,但无从着手实践的事情。



南京长江大桥的竣工,历经重重磨难,但最终依旧成功。当年毛主席的督促,许世友的亲自指挥,让不可能的奢望成了现实。因为建桥再难,都抵不过国家要发展强盛的信念。

想要建造一座桥梁,肯定需要非建不可的理由。而且,在上个世纪,国家发展还处在较为贫弱的阶段,建造桥梁这种大工程,除非万不得已,要不这事情就是“空谈”。

交通的便捷,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经济”。商贸的往来,拥有便捷的交通,流通更快,更能够到达更远地方。而且,自古以来,中国的商贸,最重要的就是以宁沪为中心的华东地区。所以这因浩浩长江而隔断的,就必须通过人为的方式,将其相连接。



当时,正是中苏关系恶化的时期。北方的形势严峻,如果当下需要军事方面的调动,那么,受着长江的阻隔,交通中断,国家的安危将由他国掌控。所以,建造南京长江大桥,必须且迫切。



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理由充足,所以,建造是一定要的,且越快实行越好。那么,这时候要考虑的就是建造桥梁的可能性。这事情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考虑到的就是建造桥梁的位置,也就是长江水流在南京区域的水势、深度、广度等。先了解当下的自然环境,然后才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方案实施。而长江,江面宽水流湍急,建造桥梁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可以说,建桥就是奢望。



在建造南京长江大桥之前,其实武汉长江大桥已经落成。虽长江流经武汉的阶段,江面较窄、水流较平缓,因此难度较小。不过,小困难能够战胜,大困难也许努努力,同样能实现。



在上个世纪,为什么中国在如此贫穷又衰弱的阶段,国家还能够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其实这其中,不仅是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领导者的信念感,以及对国家现状的掌握,对未来的坚定与自信。毛泽东正是成为了如此这般的“国之领袖”。

面对着当下的国之局势,以及对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各种分析推断,毛主席认为这事情一定要提上日程,便督促桥梁建筑专家赶紧动身设计。专家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拿出了设计方案,是一份震惊世界建筑界的方案。因为它将“痴人说梦”转化为了可行的目标



许世友,是当时南京军区的司令。在其亲自指挥之下,桥梁的建造步步实行着。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大量的南京市民,尤其是青壮年,都加入到了建桥的行列中,大家齐心协力,都在为南京长江大桥的早日完工辛勤挥汗。

1968年9月份,铁路桥先行通车;12月份,公路桥竣工通车。不过,在1969年9月份,毛主席亲自视察时,就询问过大桥的运输要求。当时许世友表示,已经派过百辆坦克从桥上驶过,检测合格。

毛主席又进一步提出了假设,战争爆发时,是否依旧可行。铁路公路的运输都高度饱和的情况下,桥梁承受得住如此沉重的重量吗?经过许世友的研究与试验方案的设计,他再次派了百辆坦克上桥,这一次是“重型坦克”。最后,桥梁依旧安然无恙。因此,这桥落下了一“争气桥”的称号。



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的支持,而交通的畅通无阻,更是需要领导者与设计者、施工方的勇猛与严谨。只有层层严格把关,精准实施,曾经脑海中不可实现的奢望,才能够成为当下的“争气桥”。南京长江大桥,见证了上个世纪人民的智慧与果敢踏实与严谨,也让当代的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强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