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编译自《马卡报》旗下的健康频道



研究明确了情绪化进食患者最常渴望的食物类别。这些食物普遍具有高热量、高脂肪的特征,并且多数属于糖类。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常见的有饼干、松饼、蛋糕等各类甜品,冰淇淋、泡菜,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花生、三明治,以及具有伊朗特色的玉米奶酪酥皮点心等。在较为严重的情绪化进食案例里,患者对高盐食物的渴望尤为强烈,特别是泡菜、咸烤种子和玉米奶酪酥皮点心。这一现象证实,负面情绪会显著增加对咸味食物的欲望。

情绪化进食带来的不良后果

  • 钙含量不足:情绪化进食的强度与钙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这类人群的饮食中乳制品的摄入量较少。低钙摄入不仅会提升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还会对情绪产生影响,进而引发情绪化进食的症状。
  • B 族维生素缺乏:相关数据表明,情绪化进食者体内 B 族维生素,尤其是 B2(核黄素)和 B12 的水平不足。这两种维生素与影响情绪状态的神经递质密切相关。
  • 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风险:饮食质量是预防精神障碍时可调整的风险因素之一。而情绪化进食所特有的饮食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营养缺乏),在其中起到了负面作用。
  • 心血管代谢健康状况更差:与情绪化进食相关的神经递质会大幅增加对盐的渴望。再加上更多地摄入糖和饱和脂肪酸,这使得情绪化进食者更容易患上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
改善建议
  • 均衡饮食:需要密切留意超重 / 肥胖且存在情绪化进食发作情况的人群,尤其是女性的饮食模式。建议他们采用由水果、蔬菜、瘦肉、低脂乳制品和全谷物构成的饮食方案,这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和情绪,从而减少情绪化进食的发生。
  • 搭配心理治疗:将饮食调整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便掌握应对情绪化进食诱因的有效方法。
  • 选择健康零食:在维持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可选择新鲜水果、天然坚果、酸奶等既营养又能饱腹的零食,来应对情绪化进食。
  • 正确看待食物:应避免简单地将食物划分为好与坏,也不要一味禁止自己食用喜爱的食物。而是要深入理解情绪化进食的根源,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满足自身需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