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乌克兰与俄罗斯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Keith Kellogg)在福克斯新闻及欧洲真理报相关报道中,抛出关于俄乌冲突和平解决的新设想——建立一个由乌俄双方共同控制的非军事区,并强调30天“原地停火”或将成为局势转变的关键节点。这一方案为持续胶着的俄乌冲突带来了新的讨论话题,其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图与实际可行性值得深入剖析。
方案核心:“原地停火”与30公里非军事区
凯洛格所提出的和平方案核心在于“原地停火”,即乌俄双方各自维持对当前实际控制领土的掌控,不进行进一步的领土争夺。他向乌克兰方面传达的理念是,当前双方各自占据的土地,是经过战斗得来的“既得成果”,在“原地停火”的框架下将得到承认。
在此基础上,凯洛格进一步提出了建立非军事区的具体设想。他表示,乌克兰方面愿意接受一种“冻结现状”的“原地停火”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一个临时非军事区。具体而言,乌克兰军队将后撤15公里,俄罗斯军队也同步后撤15公里,从而形成一个宽度达30公里的无火区。这一区域将由一个“意愿联盟”的军事力量进行监管,以确保双方严格遵守停火协议,避免军事冲突再次爆发。
凯洛格以二战后波罗的海国家的局势以及德国统一为例,试图说明政治现实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他暗示,即便当前乌俄双方就领土问题存在巨大分歧,但通过“原地停火”和非军事区的建立,可以为未来的和平谈判与政治解决创造有利条件,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同时为双方保留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争端的可能性。
美乌俄外交博弈与特朗普政府立场这一方案的提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近期美乌俄之间的外交博弈密切相关。此前有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曾在巴黎向乌克兰递交了一份一页纸的文件,被视为解决俄乌冲突的“最终提议”。其中,美国甚至准备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的控制权,并考虑放松对莫斯科的制裁。这一立场在乌克兰国内引发了广泛争议,总统泽连斯基也公开表示,美国在伦敦会谈中提出了针对乌克兰领土的战略,但随后又出现了一份新的文件,暗示美乌之间在和平方案上存在分歧。
泽连斯基提到的“另一份文件”,据称是在乌克兰代表团、欧洲团队与美国代表在伦敦会谈后起草的。随后,路透社披露了乌欧官员在伦敦会谈中提交给美方的结束俄乌战争的建议文本。这一系列外交动态表明,美国在推动俄乌和平进程方面正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而凯洛格此次提出的方案,很可能是美国在综合各方利益诉求后,为推动和平谈判所做出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