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朝媒继5月4日报道金正恩视察“重要坦克厂”消息之后,5月7日又报道了金正恩视察“第二经济委员会所属重要军工企业”的消息。
像5.4报道一样,此次朝媒仍没有报道金正恩视察的时间和地点,但金正恩及其陪同人员的着装与5.4报道一致,陪同班底也基本相同。从这一点上看,两次的视察似乎没有相隔三天那么长,极有可能是按需报道,亦即按需要梯次缓缓释放消息。
第二经济委员会,是朝鲜军需工业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所谓“第二经济”,指的是军需军工相关经济活动,与“国民经济”做个区分;这就像当初它把国防科学院叫做“第二自然科学院”一样。这里的“第二”,都不是排序,而是特殊性的标记。第二经济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朝鲜军需军工行业的生产与经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系统中运行。大致说来,除了金正恩和军需工业部,别人插不了手。
金正恩此次视察的“第二经济委员会所属重要军工企业”大致涉及两家或者说两类,一是“炮弹综合生产企业”;二是“机械制造综合企业”。前者生产直接产品(炮弹),后者则生产制造产品所需设备(机床及其他设备)。所以,我们在金正恩的陪同人员中,才会看到赵春龙、洪英七、金勇焕,而5.4报道时出现的金正植则不在5.7报道的陪同之列,因为这位亲信大将以搞导弹、火箭为主,而前三位都与炮弹生产和机械制造有关。这些陪同人员的相关情况,参见5月4日的“”一文,不赘述。
在我看来,在当前态势背景下,金正恩此次视察的意义并不像某些外媒所说的那样,是什么扩大出口、换取外汇之类的老生常谈,而是另有他意,极有可能与那个“近期会揭晓的有趣会面”(俄总统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的说法)相关。这一点,暂且按下不表,等过段时间那件事情发生时再说。顺便提一句,乌沙科夫已经确认,元帅以及参战朝军均不会参加5.9阅兵式,而是由朝鲜“大使级代表”参加(大概率是现任驻俄大使申红哲)。
意义放下不谈,来看金正恩此次视察披露的两个比较重要的信息——
其一,那家“炮弹综合生产企业”的产量已经达到“常年的4倍、最高年产的2倍”;用金正恩的话说,就是炮弹生产能力“空前的高速增长”。那么,这个业绩是怎么来的?这要回溯到去年。2024年朝鲜做了一件事情,即第二经济委员会所属重要军工企业的“产能扩建及现代化改建”,以及新建现代化军工企业。那家炮弹生产厂就是一边进行现代化改造,一边持续进行炮弹生产的。从目前产量的翻番情况看,这项工作是“成功”的,因此,金正恩评价称,这证明了劳动党“军工产业现代化政策方向的正确性”。一个样板竖起来,那么,各类军工厂都要随之“现代化”起来,这意味着接下来朝鲜军工产能的极大提高,与近年来“量产化”的要求相适应。
其二,本文开头讲到朝鲜的“按需要缓释信息”模式,这是我们在长年观察中屡见不鲜的事情。此次金正恩在视察那家“机械制造综合企业”时,释放出了一个去年6月作出决定但外界并不所知的重要信息——劳动党八届十中全会(2024.6)审议通过了第二经济委员会机械工业发展战略报告,包含“第二委员会机械工业”发展的总目标以及按年度划分的阶段性目标;其中,总目标是“为朝鲜国防工业飞速发展为世界一流先进工业提供决定性保证”。八届十中全会结束的当时,朝媒的会议公报中并未涉及上述信息,此次通过金正恩视察对外披露,与朝鲜“挤牙膏”式的信息披露模式基本相符。近年来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八届九中全会(2023.12)公开的“海军核武装化路线”(现在叫“海军武力强化路线”),在当时的全会上被证实为劳动党八大(2021.1)提出的国防发展五年计划内容之一;而这一计划的成果就是刚刚下水的“崔贤”号。
大致如此吧。顺便提一句,上述朝鲜这种“按需要缓释”的信息披露模式,决定了我们要“追剧”,而不是停留在第一季。遗憾的是,追剧的人太少,但停留在第一季甚至前传的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