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5月7日讯(记者 齐征)近日,淄博市人社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淄博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结合淄博市数字产业发展实际,围绕数字人才育、引、用、留等关键环节推出了12方面的政策措施,打出数字人才培育“组合拳”,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为淄博市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明确培育目标,提供政策保障
《若干措施》提出了明确的数字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新职业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每年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200人以上。服务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举办不少于2期数字技术高级研修项目,培训数字产业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60人以上。通过企业自主评价、举办技能竞赛、技术技能贯通等方式,每年培养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不少于30人,培养数字技能人才不少于100人。
为保证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若干措施》提供了系统、有力的支持政策,做优做实政策保障。各区县推荐高技能人才申报淄博英才计划相关项目,数字领域技能人才占比不低于20%。加强重点群体数字就业技能培训,发放数字职业(工种)培训券。畅通数字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优化职称评审服务,在工程技术系列相应评审委员会增设数字类专业方向,授权符合条件的单位组建数字专业中级、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支持业绩卓著、贡献突出的数字技术人才破格申报高级职称。推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与职称评定衔接,取得初、中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直接认定相应级别职称;取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业绩成果条件;取得初级培训合格证书的,可直接申报初级职称评审或考试;取得中级培训合格证书且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的,可直接申报中级职称评审或考试。
聚焦关键领域,促进人才招引
根据《若干措施》要求,淄博市将加大数字人才引进力度,打造数字人才集聚高地。《若干措施》提到,聚焦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根据产业需求每年度编制淄博市急需紧缺数字工程师目录,为数字人才培育引进提供指引。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引进高层次数字人才,组建核心攻关团队,解决淄博市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点产业的“卡脖子”难关。依托数字领域重要平台、重大项目,集聚海内外数字领域高层次人才来淄创新创业,推荐符合条件的数字领域人才申报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柔性引才专项计划等重点人才项目。推荐申报省政府非教育系统公派出国留学数字人才专项计划,遴选优秀中青年数字人才赴海外访学研修。
为推动数字人才对接产业需求,《若干措施》支持人工智能、现代海洋等领域数字工程师参加数字工程师大赛,比拼创新成果、攻关技术难题。在“技能兴淄”职业技能竞赛设置智能装备、数字建造、电子竞技等数字领域竞赛项目不少于5项。高质量举办“数据要素×”大赛淄博选拔赛,设置数字经济赛道,鼓励各类驻淄高校积极组织参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建设全市数字人才库,组建数字人才培育合作联盟,在数字人才培育、服务、保障等方面整合资源、共同发力,构建数字人才培育“一体化”工作格局。
优化服务保障,支持创新创业
为鼓励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加大了对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数字领域小微企业或创业人才,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创业提振贷”扶持。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符合条件的数字人才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5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鼓励数字领域企业备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支持企业通过博士后订单式培养、与高校流动站联合培养等机制,推动数字领域博士后人才引进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结合淄博市地域产业特色,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出一批高端化、智能化、专业化数字服务产品,探索数字服务产品交付、数字服务外包实训等集约化、平台化发展模式。设立淄博市工程师工作站,支持设站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等方式开展数字工程师人才培养。
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数字人才的创新能力,《若干措施》还提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符合条件的数字科研人才,通过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等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设置创新岗位和流动性岗位,引进海内外、企业等高层次数字人才从事科技创新。对企业、高校均急需的数字人才,可由高校招聘,与企业共引共育共用。
据淄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淄博市将以实施《淄博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为重要抓手,加强各部门各领域的互通互联,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刘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