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女士一共来过北京城三次,在1949年以前曾来过两次北平,但住的时间都不长。
特别是1929年那次,宋庆龄来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大典,当她再次瞻仰孙先生遗容的时候依旧内心悲哀。宋庆龄护送灵枢安葬至南京中山陵,从那之后,宋庆龄便再也没有来到过北京。宋庆龄曾对磨梦醒(宋庆龄的秘名)说,北平是我最伤心的地方,我怕到那里去。
1949年宋庆龄受邀来北京共商建设大计,宋庆龄以国事为重,欣然北上,并在北京安了家。这是宋庆龄女士第三次来到北京。宋庆龄在北京城的第一个正式住宅是一个日本商人曾经的所,一座精致的小楼,宋庆龄住在楼上,一楼为客厅和餐厅。在这座精致的小楼里,宋庆龄一住就是十年,还曾在这里接待过很多的国际友人和国家领导人。
到了1959年,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庆典,北京兴建起了不少建筑物。而新火车站的站址距离宋庆龄的住处很近,于是宋庆龄便离开了住了10年的小楼,迁入了她在北京的第二个住所原清恭亲王府一处附属建筑。
可由于这里的房间太过潮湿,对于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宋庆龄相当不健康,而且,住处大门对面的不远处就是什刹海冰场,每天大声播放着音乐,也使得宋庆龄没办法好好休息。这种情况被细心的周总理无意间发现了,于是准备再次为宋庆龄选址建宅。宋庆龄却当即回绝了,并写信说到,现在国家正在建设时期,在在需款,如另外建造房子,又需费一笔款。为了我个人的住所增加国家的开支,这样,将使我感到很不安,故我不打算再迁新址了。
考虑到宋庆龄的身体健康,周总理亲自为其在后海北岸找到一座府邸,就是原清朝醇亲王府。
1963年4月,宋庆龄迁入醇亲王府,这里环境幽静,而且山水相宜。院内古树成荫、鲜花繁茂,楼阁亭廊点缀其间。一座为宋庆龄新建的二层小楼更是与原来王府里原有的建筑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书房和卧室在楼上,楼下为客厅和餐厅,楼前有一片草坪,草坪上有一群嬉戏的鸽子,而这群鸽子及东门内甬道上的那架龙眼葡萄是被宋庆龄从第一个住宅带到前海又带到后海的。宋庆龄对住宅十分的满意,更是在信中和朋友说,现在的自己住在一座宫殿里。
宋庆龄对于住宅的安排一再地表示过不安,而她在这座宅子里的生活更是十分节俭的,卧室兼工作间的房间里摆放的基本都是陈旧的家具,办公桌后面的椅子,椅套已经多处被磨破了,立在桌子旁的地灯,罩在上面的灯罩是她让工作人员用旧窗帘做的。有两个皮摇椅是宋庆龄从上海带到北京的,这两个皮摇椅就被宋庆龄用了三十多年,宋庆龄晚年的时候两个皮摇椅的皮面已经有些破碎了。梳妆台也因为使用时间过长,两侧的镜子水银已经严重脱离,很影响美观,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建议宋庆龄修理或者换一个梳妆台,可宋庆龄却总是指着镜子说,你们看,不影响用嘛。于是这台梳妆台便一直跟到宋庆龄女士去世。
宋庆龄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十分关心,且很懂得尊重。一次宋庆龄在院子里散步,看到花工正在侍弄月季花,宋庆龄见了很喜欢,于是便过去问,我可以摘这朵花吗?工人回答,当然可以,这些都是您的花。而宋庆龄却答说,不,这些都是你的劳动成果,必须征得你的同意。
宋庆龄在这座王府里一共住了18年的时间,直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这座醇亲王府,就在宋庆龄入住后增加不少人气,宋庆龄在这里居住了18年,这18年间,王府里留下了宋庆龄会见国内外友人和工作的身影和历史印迹,成了纪念宋庆龄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