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红梅文创园内的厂办大集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红梅文创园所在地曾经是原红梅味精厂。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生产的红梅牌味精三度荣获国家质量金奖。2014年,红梅集团留下了一片占地超6万平方米的老旧厂区,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历史建筑被认定为危房。2019年9月,沈阳红梅文创园正式开园,13处遗留的工业厂房变身成为文创产业新项目,汇聚艺术、文化与创意。
(5月7日《人民日报》4版)
沈阳红梅文创园前身是原红梅味精厂,13处遗留的工业厂房华丽变身,汇聚艺术、文化与创意,成为文创产业新项目。曾经承载城市工业辉煌的老味精厂,在新时代以新的姿态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城市的文化新名片。
老味精厂成为文旅新地标,并非个例。另据《人民日报》报道,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旧瓷器厂“塑身”后也变作了游客的打卡地。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漫步于昔日的厂房,感受制瓷的历史底蕴,体验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挖掘“城市记忆”,打造“旅游宝藏”。城市的“每一段记忆”都能成为文旅的“美好的回忆”。这些由老厂房、旧厂区转型而来的文旅新地标,正展现出“城市记忆”所蕴含的巨大文旅价值。
挖掘“城市记忆”,打造“旅游宝藏”,具有深远意义。“城市记忆”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每一处工业遗址、每一栋古老建筑,都诉说着城市的故事。将这些“城市记忆”转化为旅游资源,不仅能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还能唤起市民对城市往昔的怀念和认同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城市的“每一段记忆”都能成为文旅的“美好的回忆”。老工厂的机器轰鸣、旧厂房的历史痕迹,都能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对于游客来说,来到文旅新地标,就像是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能够触摸到城市跳动的文化脉搏。就像在红梅文创园,游客可以在欣赏文创作品的同时,了解红梅味精厂的发展历程;在红旗坊·文旅产业园,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德化制瓷技艺的魅力,品尝特色陶瓷产品。这种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体验,能让游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当下,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挖掘“城市记忆”,打造“旅游宝藏”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它不仅能为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期待更多的“城市记忆”被挖掘出来,转化为文旅“美丽的风情”,让城市的文化在旅游中传承发展,绽放新的光彩。
“城市记忆”也能成为“美丽风情”,文旅时代,老厂房也能成为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