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滑倒
这在生活中太常见了
特别对于年轻人而言
算不上什么大事
但福建26岁的林女士(化名)
怎么也没想到
她摔了一跤后
竟然在鬼门关口逛了一圈
摔出来的尿毒症
今年2月,林女士和家人在游乐场游玩时不慎滑倒,臀部着地。回家后,林女士才发现自己出现会阴部疼痛和短暂双下肢麻木的症状。
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林女士出现“骶骨挫伤伴腰椎横突可疑骨折”,给予腰带固定后出院休养。因为下肢活动均正常,虽然会阴部有轻度疼痛,但林女士以为是拉伤,并没有特别在意。
谁曾想,林女士出院后,逐渐感到排尿费力、尿量减少。直至两周后,她突然出现严重乏力、意识模糊,被紧急送医。
网络图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血钾高达9.6mmol/L(正常值3.5-5.5mmol/L),肌酐超过700μmol/L,诊断为“尿毒症、高钾血症”,随时可能心脏骤停。
经紧急血液透析抢救后,医生做进一步检查时发现,林女士的双肾重度积水,膀胱残余尿量达760ml(正常应<50ml),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
最让人绝望的是,尽管经过持续导尿和康复治疗,林女士的排尿功能仍无法恢复。拔除导尿管后,残余尿量仍高达650ml。
她辗转多家医院求治,均被告知“神经损伤不可逆”、“无法恢复”。
想到需要终身携带导尿管,且伴随着各种感染与肾功能衰竭风险,林女士陷入了绝望。
绝处逢生的转机
经推荐,林女士找到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郑启斌求诊。
经过详细的神经功能评估和MDT会诊,多学科团队确诊林女士为“骶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并确定了治疗方案。
在完善术前准备后,团队为林女士实施了“骶神经刺激电极置入术”。
术后经过调试最佳神经刺激位点及刺激参数,林女士的排尿功能显著改善:单次尿量从不足100ml增加到300ml以上,夜尿次数从每晚6-8次减少到1-2次。
治疗两周后复查,彩超结果显示残余尿量已恢复正常(<60ml),肾积水完全消退,膀胱形态恢复。
最令人欣慰的是,停止神经刺激后疗效依然持续,林女士终于摆脱了导尿管,重获正常生活。
专家提醒:警惕排尿异常的“红色警报”
郑启斌提醒,对于外伤后的排尿异常决不能掉以轻心,即使没有明显疼痛,也需警惕神经损伤可能。
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是避免肾功能损害的关键。据悉,神经源性膀胱可能悄无声息地损害肾功能,从轻微症状到尿毒症可能仅需1-2周。
此外,神经源性膀胱并非“无法治疗”,通过多学科的精准诊断与神经调控技术仍可能获得显著改善。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刘伟芳
编辑:林淑婷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