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停车难,看似是琐碎的“小问题”,实则是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大民生”。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激增,许多老旧小区面临停车位严重不足、私装地锁抢占车位、外来车辆挤占资源等问题,邻里矛盾频发,社区治理面临严峻挑战。


芷江西路街道“芷享宜学”综合网格(网格工作站)通过创新“多格合一”治理模式,成功破解了大统路933弄居民区长期以来的停车乱象,不仅恢复了社区秩序,更激发了居民自治活力,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私装地锁引矛盾

居民诉求亟待解决

大统路933弄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上海老旧小区,规划车位有限,长期以来实行“免费停车、先到先停”的管理模式。然而,随着私家车数量增加,部分居民开始私装地锁抢占车位,导致公共停车资源被“割据”,邻里纠纷不断。


“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抢车位’,有人甚至用自行车、杂物占位,矛盾越积越深。”居民王女士回忆道。

更糟的是,外来车辆也趁机“蹭停”,进一步加剧了停车紧张。若不及时干预,可能演变为更严重的社区冲突。

“多格合一”快速响应

协同治理破解困局

面对这一难题,芷江西路街道迅速启动“多格合一”治理机制,该模式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整合城管、物业、居委会、城运中心等多方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的治理体系。

网格工作站发挥高效协调作用,联动城运中心、城管、居委会、物业等力量,对私装地锁进行拆除。然而,治理并非一帆风顺。拆除当晚,个别居民再次偷偷安装地锁。网格员巡查发现后,立即协调第三方封堵地锁安装孔,并加强夜间巡查,防止回潮。


街道城运中心持续对停车投诉追踪监控,物业公司加强小区出入口管理,城管执法中队做好拆除私装地锁的法规解释工作,全方位消解停车矛盾,充分体现了“多格合一”模式组合施策的优势,形成“发现—处置—巩固”闭环,确保治理成效可持续。

居民共商共治

停车规则“自己定”

硬件整治是第一步,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避免“整治—回潮—再整治”的循环?芷江西路街道给出的答案是:让居民成为治理的主角。

大统路933弄居民区创新自治方式,由居委会摸排停车需求,建立“停车自治群”,并召开车主协商会,共同制定停车规则。“大家坐下来商量,互相理解,规则是自己定的,执行起来也更顺畅。”一位参与协商的车主表示。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自治过程中,居民们主动清理了长期闲置的“僵尸车”,腾出更多停车空间。社区氛围也从最初的“争抢对立”逐渐转向“互助共享”,既化解了矛盾,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党建引领长效管理

智慧治理提升幸福感

为防止问题反复,街道将停车治理纳入网格党建联席会议议题,通过双周例会跟踪进展,各居民区交流经验,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小区未再出现私装地锁现象,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过去是‘政府干、群众看’,现在是‘大家议、共同管’,基层治理更有温度了。”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抢车位大战”到“共商共治”,街道“芷享宜学”综合网格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多格合一”整合资源、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曾经的“老大难”问题也能转化为社区和谐的“新亮点”。

目前,芷江西路街道正在通过构建“网格化+智能化”的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资源下沉、力量整合、效能提升,未来,让更多社区难题在“多格合一”模式下得到高效解决,“小网格”正托起“大民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记者:郁婷苈

图片:郁婷苈、芷江西路街道

编辑: 陈攻

美编:王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