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窃听,很多人觉得只是电影电视剧里的桥段。



事实上,在国与国的外交过程中,真实的谍战大戏只多不少,甚至连我国的大使馆,也曾遭遇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亲密伙伴到走向决裂



说起阿尔巴尼亚,对于很多老一辈的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早在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一个月的时候,阿尔巴尼亚就与我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是中阿关系的蜜月期。



这里面最典型的事件就是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中苏关系的破裂。

在当时,赫鲁晓夫突然对我国发难,中苏之间从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的亲密伙伴关系,逐渐交恶,尤其是到了1960年,苏联甚至煽动东欧诸国集体指责和批评我国。

众所周知,在二战之后,虽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尤其是东欧,成立了十数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时之间,社会主义运动呈现了风起燎原的态势。

但实质上,东欧的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成立伊始,就受到了苏联霸权主义战略的影响。



名义上这些国家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但实质上,在很大程度上,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都还是会受到苏联的干涉和影响。

在1960年,赫鲁晓夫指责和批评我国的时候,东欧诸国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循着苏联的意志在国际社会中对我国展开了指责和批评。

唯有阿尔巴尼亚,面对苏联的强势,坚守本心,不同意苏联对我国批评的做法,而且实事求是的指出单一一方面提供的材料是不能够作为评判苏联和中国关系的佐证的。

有分歧,也必须是两方都有同等发言的机会才算数。



甚至,阿尔巴尼亚在表达了这个态度之后,阿劳动党还专门在中央全会通过了一个决议,针对阿方的这一立场形成了决议。

由此可见,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是少数敢于面对大国强国,还敢坚持正义和事实的国家。

因此,在当时,中阿关系也上升到了史无前例的亲密程度。

比如在1960年11月28日,毛主席,周总理和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亲临阿尔巴尼亚驻华使馆,参加了阿尔巴尼亚国庆招待会。



作为回礼,在1961年我国的国庆日的时候,阿尔巴尼亚第一书记霍查,就带领全部的阿劳动党政治局委员参加了我国驻阿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

这样高规格的礼遇,可以说在任何国家的外交关系中都算得上史无前例的了。

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成了那个时代的符号,阿尔巴尼亚这个欧洲小国,也成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亲密朋友,用现在的话说,那算得上老铁了。

此后的岁月里,阿尔巴尼亚与苏联交恶,我国同样与苏联交恶,中阿两国都失去了来自苏联的援助,但不论时局多艰难,中阿之间的关系还是维持了相当长的友好。



不过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中阿之间的友好关系并未长时间的保持,两国之间关系的转折出现在1971年。

这一年,基辛格秘密来华,中美关系开始改善,并且在基辛格访华之后不久,中美就共同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



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所以,在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我国也立刻向有关国家通报了这一事情。

阿尔巴尼亚在得到这一消息之后,却显得非常诧异,在霍查的眼中,中阿关系密切,那么中国与美国改善关系这样的大事,就不应该是事后通报,而应该是事前磋商。

在霍查看来,中阿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主义运动最大的敌人,所以中国在不征求也不通告的前提下,做出了中美关系改善的决策,对于阿尔巴尼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自此以后,不论是我国改善与东欧国家的关系,还是针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贸易援助,都成为了阿尔巴尼亚表达不满的导火索。

事实上,在中阿关系中,阿方很明显的是越界了。

尽管中阿关系良好,且中阿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两国外交领域的典范。

但不论如何,两国关系的核心还是应该维持尊重和互信,但阿方明显是凭借一己好恶来评判对方的政策和考量,最终使得两国关系从亲密走向了破裂。

尤其是1978年,阿尔巴尼亚几乎完全断绝了与我国之间的贸易,文教和科技关系,除了还保留着大使级的外交关系,其他的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几乎都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自此中阿关系彻底破裂。



从1978年到1983年,五年多的时间里,中阿关系都处于近乎断交的状态之中,除了两国还互派大使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官方的联系。

直到1983年,两国关系才出现了改善。

这个时候,我国也为了修复两国的关系,因此更替了驻阿大使,由郗照明来出任这一重要的职位。

可是郗照明才刚刚到达阿尔巴尼亚,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

当时,阿尔巴尼亚外交部的礼宾司派出了代表亲自前往机场迎接郗照明,乍一看,阿尔巴尼亚还挺重视我国的。

但很快,对方礼宾司的司长说了这样一段话,让郗照明大感意外,对方表示,为了迎接中国大使的更替,阿尔巴尼亚特意给我国修建了新的使馆,希望郗照明在三天之内完成迁址。

这可就把郗照明给搞蒙了。



虽然阿尔巴尼亚的做法看起来还挺热情的,但哪有别人才刚落地,甚至都还没去过自家的大使馆的大使,就被要求立刻迁往他处呢。

再说,就算是真的要搬迁大使馆,也应该是我方自主安排搬迁的时间和搬迁的负责人。

但没想到阿尔巴尼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与我国交涉,很显然,这一交涉里面可是带着很多的问题。

果不其然,在郗照明的坚持下,我国并没有遵照阿方的建议在三天内搬迁,但是在随后的搬迁前检查中,却意外发现了大使馆新址的墙体里裸露出一根电线。



别小看这个线头,如果是一般的家庭装修,估计没人会在意这样一处细节。

但是在国际关系中,这样一根完全未经报备的线头出现在墙上,就足以引发一场外交风云。

而事实上,当线头被发现之后,我方迅速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排查,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这跟线头是来自一颗窃听器。

在大使馆中发现窃听器,这该是多么严重的外交事故。



随后,我方技术人员对整个大使馆进行了仔细的搜查,结果更吃惊的是,在大使馆的墙体里,竟然暗藏着35枚窃听器。

若不是这根线头没处理好,露在了外面,一旦我国的外交人员进驻新大使馆,恐怕中国在阿尔巴尼亚就再也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而更让人心惊的是,这35枚窃听器上竟然全部印制的是中国制造。

这就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不得不说,虽然1983年中阿两国的关系开始复苏,但想要回到五六十年代的蜜月期,已经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虽然为了推动两国关系的正常化,面对阿尔巴尼亚组织窃听的事情,我国秘而不宣,但面对阿尔巴尼亚,我国也多了防范之心。

虽然阿尔巴尼亚后来也亲口承认了这一事件,甚至向我国道歉,但不得不说,有些事一旦产生裂痕,想要回到过去,就变得异常艰难了。



尽管现如今中阿关系早已回到正常化的轨道上,但现如今阿尔巴尼亚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也在回不到过去的重要地位上,泯然众人矣!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