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万物进入旺盛生长期。对于老年人而言,立夏节气过后,“养心”成为养生的重中之重。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人体也要顺应这一季节变化,调整养生策略。梁园区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科长张艳鸽说,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然而,随着气温的升高,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心火”过旺,这不仅会影响心情,还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养心”成为立夏过后老年人养生的首要任务。
据张艳鸽介绍,“养心”的关键在于调节情志,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悦的状态。老年人应学会适时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大悲大喜,戒躁戒怒。立夏之后,昼长夜短愈加明显,老年人可适当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晚睡并非熬夜,早起也非过早,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足精神。同时,午睡也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午休能够补偿夜间睡眠不足,使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有利于下午和晚上的活动。
在饮食方面,立夏过后老年人应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饮食宜清淡,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粗粮等。这些食物能够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同时,老年人应少吃油腻、辛辣、易上火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引发上火等症状。为了养心护阳,老年人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这些食物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达到强心的作用。
此外,立夏后随着雨量的增加,空气变得潮湿,体内容易生湿。中医上有句话叫“暑多挟湿”,也就是说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张艳鸽提醒老年人应注意健脾祛湿,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山药、莲子、绿豆、冬瓜等。这些食物不仅能够清热解暑,还能帮助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
除了饮食调节外,适当的运动也是老年人“养心”的重要手段。立夏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老年人应选择一些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八段锦、太极拳等。这些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在运动时应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液过多流失会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伤及体内阳气。因此,运动时应适量饮水,补充体液,避免过度劳累。
老年人还应特别注意避免贪凉,应少吃冷饮和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期,老年人应顺应自然,护好自己的阳气,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对于老年人来说,“养心”不仅是为了应对夏季的高温天气,更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在立夏过后应从情志调节、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呵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来源:京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