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即日起,本报连载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教授的《流声》。《流声》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李浩学术文集中研究汉语姓名学的札记。
作者从汉语姓名的起源、姓名的构成、命名的方式、姓名文化的内容、人工智能时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以及姓名文化的价值等几个侧面,移形换步,透视汉语姓名中所积淀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作者敏锐地关注到姓名符号在当下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与微妙变化,将人们习焉不察的各种称谓和识别方式与姓名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学理性考察,遂使得本书与坊间已有的姓名读物有了明显的区别。
为方便阅读,原书的引文出处和页下注释均删掉,如引用,请核对原书。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威德刚武曰圉、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追补前过曰刚、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治典不杀曰祁、大虑行节曰考、治民克尽曰使、好和不争曰安、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行见中外曰悫、状古述今曰誉、昭功宁民曰商、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述义不克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外内贞复曰白、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杀戮无辜曰厉、愎很遂过曰刺、不思忘爱曰刺、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好变动民曰躁、不悔前过曰戾、怙威肆行曰丑、壅遏不通曰幽、蚤孤铺位曰幽、动祭乱常曰幽、柔质受谏曰慧、名实不爽曰质、温良好乐曰良、慈和遍服曰顺、博闻多能曰宪、满志多穷曰惑、思虑不爽曰厚、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内外宾服曰正、彰义掩过曰坚、华言无实曰夸、逆天虐民曰抗、名与实爽曰缪、择善而从曰比。
共一百九十四个谥字,其间多有重复甚至相抵牾之处,但据此可以了解古代社会谥号的大概、谥字与解释词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古汉语词义的训诂与诠释,不仅为姓名学,同时也为词义学保留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谥号本来是褒贬善恶的,按理说应该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盖棺定论,类似极简版的悼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定的,所以可能与谥主的生前表现完全不符,甚至是非常虚伪的。例如南宋的大奸相、大卖国贼秦桧死后就被宋高宗谥为“忠献”,一直到宋宁宗时,在朝野人士强烈要求之下,才改谥为“缪丑”。
除了朝廷的加谥外,还有一种私谥。这是指有声望的学者和知名人士在死后由其亲友们所加的谥号。私谥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据《列女传》记载,鲁国人黔娄修身清节,不求仕进,屡辞诸侯之聘。死后,曾子去吊丧,问其妻“何以为谥”。其妻说谥“康”。曾子以为黔娄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不能谥“康”。其妻说:“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柳下惠本姓展名禽字季,居住于柳下,尝仕鲁为士师,三黜而不去,人问之,他回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卒后,门徒将诔之,他的妻子说:“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于是谥为“惠”,故后人多称其为柳下惠。又如东汉时期的太学士陈寔死后,前来吊唁者有三万多人,谥为文范先生;东晋著名诗人、大隐士陶渊明死后,颜延年为他作诔,谥为靖节征士;隋代哲学家王通死后,门人私谥为文中子;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死后,门人谥为文节先生;北宋哲学家张载死后,门人谥为明诚夫子。
庙号
对古代帝王除了称谥号外,还可以称庙号。所谓庙号本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以便于供奉。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可敬七代祖宗,如有庙号,就可以一代代地保留。依照礼法定义,祖有功,宗有德。一般来说,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多被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庙号始于殷代,太甲被称为太宗,太戊被称为中宗,武丁被称为高宗。汉代承袭殷制,惠帝追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景帝追宗孝文帝庙为太宗庙,宣帝追尊武帝庙为世宗庙。所以汉高祖的全号是太祖高皇帝,汉文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文皇帝,汉武帝的全号是世宗孝武皇帝。
年号
年号本是古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后来也可以当作帝王的称谓。帝王建元有年号,从汉武帝开始。汉武帝即位的那一年(公元前140年)被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为建元二年,依此类推。新皇帝即位必须改变年号,这叫作“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例如汉武帝曾经改元为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等。唐玄宗在位时曾用了先天、开元、天宝等三个年号。历史上改元最多的可能要算武则天,从建元光宅算起,先后改元为垂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等。除建元外,先后改元十六次,创历史最高纪录。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上不改元,因此可以用年号称呼皇帝。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可以称为洪武皇帝,明成祖朱棣可以称为永乐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可以称为嘉靖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可以称为崇祯皇帝,清圣祖玄烨可以称为康熙皇帝,清德宗载湉可以称为光绪皇帝,清末帝溥仪则可以称为宣统皇帝,等等。
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相声段子《说年号》,讽刺酸腐文人解释清朝十三帝的年号,说雍正,是因为他当皇帝时坐歪了,别人一拥,他就坐正了;说宣统之所以成了清朝亡国之君,是因为他宣布总统了,令人喷饭,由年号的知识变成了称号笑话了。
(未完待续)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姜 琼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