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频科间营养会诊模板应用的工作流程分为两部分: 首次 (一次性) 制定流程和周期性(重复性)应用流程;两者的方法和策略不同。

首 次 (一次性)制定流程:以“牛刀杀鸡”的精神和不计成本、认真细致的态度,多方参与、反复多轮验证;其最初较高的一过性成本,将被长期的高频使用所摊薄。周期性(重复性)应用流程:每一个周期循环一次,相对简化,成本较低。

下文以河南省人民医院为例, 简介该院高频科间营养会诊模板的首次制定工作流程。 案例发生时间:2023 年 1 月~4 月,地点: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对象:该院营养科成员。

1. 小组拟定

(1)小组建立

根据营养会诊业务量和工作年限等因素,河南省医营养科内部选定资深营养医师 (关*、杨*、赵*、王*、许*)组成高频科间营养会诊模板专项小组(以下简称小组),营养科主任担任组长,指定小组内一名营养医师(许*)担任秘书,负责牵头组织会诊模板的制定。

(2)拟定分类

由秘书回顾整理既往1年的科间营养会诊单,按会诊目的/营养支持途径分为膳食指导、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四个大类及其若干亚类,并统计各类构成比。营养科主任带领小组成员, 从四个大类中挑选出各自最高的亚类,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拟定第一批高频科间营养会诊模板。

(3)拟定初稿

小组各成员基于近1年的会诊数据,主要依据团队经验,辅助参考指南/共识和相关优秀同业者的工作经验,依次按照现况回顾、文献复习和比较初拟三个工作步骤, 各自提出四类会诊模板的初稿。

(4)小组讨论

营养科主任召集开展组内讨论, 根据小组讨论意见对初稿进行修订, 形成“征求意见稿”。

2.科内讨论

(1)逐一征询

以面谈形式,由秘书逐一征询科内参与科间营养会诊的营养医师对会诊模板(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汇总分类后,形成小组讨论文本。

(2)小组讨论

营养科主任组织小组讨论,对相关意见逐条讨论并列出观点和依据; 进一步完善讨论文本。

(3)科室讨论

营养科全员共同学习讨论文本,并现场表决;秘书依据表决结果,修订“征求意见稿”为“内部测试稿”。

(4)内部测试

秘书牵头拟定会诊模板内部测试监测表(具体参见表 4 和表 5);将该监测表用于营养师工作量统计使用。

3.临床验证

1)问卷拟定

秘书牵头拟定高频营养会诊模板试用效果临床问卷调查表;目的是验证该模板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等,进而修订和完善会诊模板;问卷主要针对会诊模板基本结构,其次是少数关键细节问题。

(2)预调查

非随机选择 1-2 名临床医师填写问卷,秘书根据医师主观感受和耗时等信息对问卷进行微调。

(3)正式调查

营养科主任组织各营养师选择不同专科的临床医师填写调查问卷,对营养会诊模板提出判断和建议;秘书负责统计、汇总和问题分类,营养科主任组织小组讨论,对相关意见逐条讨论;完成会诊模板的验证。

4.医院备案

营养科将经过验证的会诊模板医务处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相关病区进行宣教推广及落实。


*声明:本电子单册为公益性原创作品; 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剪辑、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本手册的内容。

【会诊手册3.0】临床营养管理——基础、技能与案例》纸质书籍的公益性配套电子书,如需购书,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打开链接文章,下划至最后,在该文末尾处有购书链接,可直接点击购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