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李大爷蹲在老槐树下,吧嗒着旱烟盯着天。今儿5月5号立夏,他说这是老天爷“划道儿”的日子。
去年小满发大水前,他就凭蜻蜓低飞提前搬了抽水机——这茬子事村里还唠着呢。
“立夏无雨碓头空”,王大爷的旱烟袋敲得田埂咚咚响。他说爷爷的爷爷那辈就传,立夏晴日头毒,秋老虎能把河床烤裂。
可镇农技站小张不同意,抱着平板说卫星云图能算准三个月后的水汽团。您瞅南边稻田,张婶正弯腰插秧,嘴里念叨“立夏落雨谷米如雨”。
北边麦田边,赵叔攥着土块皱眉,土坷垃散成沙让他直犯嘀咕。去年湛江立夏大晴天,谁想梅雨早来了半个月,荔枝林泡得掉果子。
山东老李家立夏飘细雨,结果三伏天滴雨不下,玉米叶子卷成火折子。
这老理儿咋南北不一样?
村支书老陈说得实在:“老天爷说话带口音呢!
”我蹲地头看手机,气象台推送说副热带高压正在西伸,可咱更信老树发芽早十天的兆头。邻居二伯去年没听老人言,立夏只顾打麻将,秋收时粮仓进水赔了本。
他现在逢人就说:“老辈的‘土日历’,比手机通知管用!
”镇水文站装了新设备,可老刘还是记挂“东风生百草”的口诀。
他说仪器能测数据,可云走的纹路、风刮的势头,老把式心里另有本账。
您猜今年是旱是涝?村东头八十岁的周奶奶有法子:“立夏捏把土,成团防涝散防旱。
”这法子她用了六十年,比镇上买的天气预报还灵验几分。
年轻娃们捧着平板笑老人迷信,可去年苹果丰收的老张,偏是按“立夏逢八果满桠”留的果。他拍着大腿说:“老话掺着科学,就像玉米面掺白面,吃着香!
”要说全信老理儿吧,前年气象局提前半月预警台风,救了多少庄稼。可全信仪器吧,赵大爷又说:“机器不会看蚂蚁搬家,老理儿是老天爷写的密码本。”我个人觉得,揣着农谚翻日历,盯着手机看预报,两手准备才踏实。
您瞧今儿这天,日头明晃晃的,田埂边的马齿苋都卷着叶儿。李大爷又敲烟袋了:“准备铁锹吧,排水沟得挖深两指——老辈人没骗过咱。
”可小张抱着笔记本过来,说计算机模型显示今夏雨水偏多,防涝更紧要。这到底听谁的?
地头的老槐树沙沙响,好像在说:“早准备总没错。
”您那边立夏是晴是雨?
陈叔正往仓库搬塑料布,赵婶在检修抽水机。
老辈的经验,科学的预报,都在提醒咱:跟老天爷打交道,得留几手准备。至于最终是旱是涝,咱且看后头的天——但把该做的活计提前做了,心里就不慌。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