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矛盾再升级,印度再次切断水源,导致巴基斯坦河流急剧干涸,在此之前,巴基斯坦早就有言在先,如果印度切断至关重要的水源供应,巴基斯坦将会动用一切力量给予回应。
而这个一切力量就包括了核力量。眼看印巴局势一步步向全面战争演变甚至将会变成核战争,关键时刻,中方对巴基斯坦送上承诺。
由于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持续发酵,导致印巴局势持续升温,此前两国已经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多场军事冲突,而在这几次军事冲突之下,印度的处境并不容乐观。
根据外媒相关报道,印度陆军的T-90S坦克在进军克什米尔地区中屡屡受阻,并没有取得过多的战果。
反观巴基斯坦军队凭借高度信息化的VT-4主战坦克与SH-15卡车炮,成功对印军实施了火力压制和精确打击。5月4日,印军在一次突击行动中,短短时间内就有3辆装甲车被巴军摧毁,损失惨重。
海军战场上,印度海军试图封锁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却遭到巴方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战略压制。印度海军不得不撤数百海里。
而在空军上面,巴基斯坦进口中国的歼-10CE战机成功压制并驱离了印度的“阵风”战机。从这几次小规模的对峙中,印度海陆空三军均在不同程度上被巴基斯坦压制。
或许是因为在军事上的接连惨败,印度总理莫迪竟然再次使出了狠招-断水。
据印度媒体5月4日报道,印度切断了从杰纳布河上的伯格利哈尔大坝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印媒甚至嚣张地宣称不会让“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其23%的农业用水、70%的农村生计都依赖印度河,印度河可谓是2.3亿巴基斯坦人口的生命线。
印度切断水源,将对巴基斯坦的民生,尤其是主要农业省份旁遮普省与信德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巴基斯坦水资源管理机构早在3月就曾发出警告,旁遮普和信德省在当前作物生长季的最后阶段,可能面临高达35%的用水缺口。
而即将到来的雨季,印度若在未通知巴基斯坦的情况下释放东部河流的多余河水,极有可能引发巴基斯坦的洪涝灾害,让众多小农户的利益遭受重创。
面对生存危机,巴基斯坦驻俄罗斯大使贾马利早就警告过印度,巴基斯坦已做好应对任何“侵略”的准备,我们将“动用一切力量”包括常规力量和核力量在内的一切力量”、“在巴基斯坦人民的支持下,巴基斯坦武装部队这次将以全方位的力量作出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贾马利的这句话中有一点需要特别声明。
印度怎样的行为才算侵略,贾马利专门强调了“任何企图侵占下游流域用水、截断或改道河水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巴基斯坦的战争行为”
也就是说,只要印度敢断水,那么巴基斯坦的反击就包括了核力量。
要知道在1960年,世界银行的牵头下,经过长达9年的艰难谈判,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巴基斯坦时任总统阿尤布才签署了该《印度河水条约》。
根据这则规定,印度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东部3条河流,即拉维河、萨特莱杰河和比亚斯河的水源,而巴基斯坦则控制着西部的印度河、杰纳布河和杰赫勒姆河。并且,印度有义务让西部河流水源自由流向巴基斯坦。
尽管印巴历经多次战争冲突,这份条约却一直是两国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维系着脆弱的平衡。但如今,印度暂停执行该条约,无疑是打破了这一平衡,让局势更加紧张。
面对印度的步步紧逼,巴基斯坦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就在5月3日,巴基斯坦战略部队试射了一枚射程450公里的弹道导弹;5月5日,巴军方又成功试射了“法塔赫系列”地对地导弹。连续两次的导弹发射,巴基斯坦此举也是在警告印度。
要知道,印度首都新德里距离克什米尔地区也就400多公里,这导弹的射程足以对印度部分关键区域构成威胁,无疑是对印度的有力警告。如果这枚导弹上放的是核弹,那结果将不可想象!
在这紧张时刻,国际社会纷纷行动起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印巴两国通话,敦促双方合作“缓和紧张局势”。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印度和巴基斯坦当前紧张局势表示,联合国愿为两国政府提供斡旋,以促进和平。
而中国也为巴基斯坦送上了坚定的支持。
5月4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会见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
双方高度评价中巴铁杆友谊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致同意落实好两国高层共识,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在当前复杂多变国际形势下实现合作发展、共同繁荣。双方还就巴印之间当前相关事态进行了交流,同意继续共同致力于南亚地区和平稳定。
虽然透露出来的消息很简短但是其中反映出中方给了巴基斯坦重要的承诺。
第一、虽然巴基斯坦正在面临印度的军事威胁以及水资源威胁,但是中方仍愿意和巴基斯坦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帮助巴方渡过难关、共同繁荣。
第二、中方愿意和巴基斯坦一起促进南亚地区和平稳定。
关于这一点,早在3天前姜再冬大使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就已经表明清楚中方的态度,中方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支持尽快对有关事件开展公正调查,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妥处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发展,而且印巴两国都属于中国的邻居,一旦两国真的打起来,对于中方来说都不是好的结果。所以面对印巴冲突升级,中方并不会做视不管,而是会在关键时刻推动事态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