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的老李蹲在田埂上直叹气。手里的油菜秆还挂着青,天却阴得像扣了口黑锅。
“立夏头场雨,本该润苗根,咋成了冲田的祸?
”老汉嘟囔着,指甲掐进了干巴巴的土坷垃。,刚送走五一的热乎劲儿,冷空气就跟迷了路似的。
5月7号开始,长江以南先遭了殃。福建西部、江西东西部的雨跟漏了盆似的,50毫米的水直往地里灌。庄稼人刚想趁着晴天收油菜,云层又追着人跑。
更怪的是,暴雨中心还会“拐弯”。8号往后,雨势非但没弱,反倒朝着华南、江南撒开了泼。
江苏中南部、浙江西部这些地方,100多毫米的雨砸下来,田里的水直往上漫。雷暴大风跟着捣乱,刚结穗的玉米秆歪歪扭扭,像被人踩过的稻草垛。
“往年立夏后,雨是跟着农时走,今年咋成了跟人作对?”村口的张大娘叉着腰直摇头。
镇上的农技员说,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较上了劲。
可苦了地里的庄稼——油菜还没割完,雨水泡久了要发霉;玉米苗刚追肥,暴雨一冲全白瞎。广东北部的老张更愁,山里的土质松,这么大的雨,指不定哪天就滑坡。
翻翻天气预报,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都亮了“红灯”。
国家应急部门早提醒了,5月的强对流天气多,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
可庄稼人哪舍得放下地里的活?
有人冒雨抢收油菜,有人在田边挖沟排水,裤腿糊满了泥,心里却没个准星。
最让人揪心的是,这雨还带着“脾气”。短时强降雨能达到每小时80毫米,比倒水还急;雷暴大风能掀翻棚顶,连大树都得弯腰。城市里怕内涝,农村里怕冲地,两头都不得安生。
可老话讲“靠天吃饭”,如今老天爷变了脸,咋应对成了大难题。我个人觉得,庄稼人心里都有杆秤。该抢收的得抢,该防范的得防,可光靠个人忙活也不够。
天气预报天天看,应急措施得跟上,沟渠该修的修,排水设备该备的备。但说到底,这天气越来越琢磨不透,往后的农时该咋算?雨还在下,老李望着远处雾蒙蒙的山包,狠狠砸了砸旱烟袋。
地里的油菜泡在水里,像一群没了力气的士兵。“这场雨,到底是给庄稼解渴,还是给咱添堵?
”他的问题,在雨点敲打瓦片的声音里,没了回音。但有一点清楚——当暴雨成了“常客”,靠天吃饭的老法子,怕是得变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