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赵心童在斯诺克世锦赛上夺冠,这几天全国又掀起了一股台球热。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对台球这项运动是有偏见的,就比如昨天文章写完之后,后台就有人说:台球是街头小混混的运动,二流子才玩的。

类似的说法不在少数。

这主要是因为台球在早年间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并不好,不只是个别一些人,而是整个社会对于台球,都存在着很深的误解和偏见。

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当时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劝我们:放假了,千万不要舞厅,网吧,台球室这种地方,以免沾染上不良的社会风气。

还有家长们,更是严防死守,将台球厅视为不宜踏足的禁地。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因为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社会环境,娱乐方式,以及影视作品的影响所共同造成的。

首先是台球厅的成本低廉,有的都不能叫做台球厅,路边摆几张桌子,上面搭个铁皮棚子,就能运营起来。

收费自然也很便宜,1块钱就能打一盘。

当时娱乐活动比较匮乏,要么就是去游戏厅打街机,要么就是去打台球,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才逐渐有了网吧。

对比网吧来说,台球是一项适合多人参与的活动,通常都是两个人打球,旁边一帮人围观,这也就具备了社交属性。

所以自然就吸引了很多消费能力低,无所事事,精力无处发泄的社会闲散青年,小混混们的青睐。

久而久之,台球厅就成为了他们的聚集地,这里灯光昏暗,人员嘈杂,充满着一种随意的江湖气息。

小混混们在这种环境里,能毫无拘束地抽烟、大声喧哗,尽情释放自身的不羁,找到归属感。



而与此同时呢,当时比较流行的古惑仔漫画,以及后面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中,古惑仔们都喜欢去台球厅打架,谈判,将此作为帮派活动的地点。

同时,台球室还伴随着带有浓厚的赌博色彩。

一帮混混把控着台球室,在那里,台球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竞技,而是牵连着赌博产业的灰色赌场。

台球厅曾经的火爆,和赌球密不可分。

这种影视符号的反复强化,让 “台球厅=危险场所” 的印象深入人心。



所以在当时,不仅是学校和家长们不让孩子们去台球厅,就连整个社会,对于台球这项运动都存在着很深的偏见和误解。

这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台球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个巨大的阻碍。

十年前的贴吧上,经常就有人抱怨,为啥每次去台球厅都能看到那些头发染得七荤八素的小混混,看到他们就头疼。

有网友就说了,正因如此,所以自己的妈妈才从来不让自己去打台球。

那么,这种现象是什么时候出现改观的呢?

2005年4月,丁俊晖丁俊晖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击败彼得·艾伯顿、傅家俊、肯·达赫迪和斯蒂芬·亨得利等球员,夺得职业生涯首个世界台联职业排名赛冠军。

这一届的公开赛,央视全程转播,全国有上亿观众看到了小丁在家门口夺冠。

自此之后,大家对于台球的印象才逐渐改观。

所以,虽然这一次赵心童拿到了世锦赛冠军,但他在中国台球界的地位,以及对于这项运动的影响力,那是远远不能和丁俊晖相比的。

因为丁俊晖的成功,打破了 “台球=混混” 的刻板印象,证明这是一项可以改变命运的职业,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对这项运动的看法,甚至投身于台球。

2012年,中国台球协会将各种规则相近但又不统一的玩法统一正式命名为“中式台球”,同时统一了规则。

随着规则的统一,台球在中国也逐渐走向赛事职业化。

同年,首届全国中式台球排名赛开杆,这标志着中式台球从街头运动走向了正式体育的运动项目。

而与此同时,台球也与文旅融合,江西玉山打造 “台球之都”,建设世界台球博物馆、国际培训学院,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甚至在这里,还有,世界台球博物馆

这是全世界体量最大、展示种类最齐全的台球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历史时期的台球器材和相关文献。

2015年1月,首届中式台球世锦赛在江西玉山举办,几乎世界所有台球顶尖选手都来到这里参赛。

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更是刊登了中国体育报的文章:中式台球运动深入人心享受“全民健康”。

文末写道:经过台球人多年的努力,台球项目已经改变了曾经“街头运动”的形象,已经成为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选择,让群众真正从“全民健身”中享受“全民健康”。

随着这些年国家的大力发展,就连一些基层社区,也自发的举办了台球全民体育联赛。

居民们踊跃报名参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