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工业制造名城,但你可能不知道,常州也是成语制造之城。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常州城,历史底蕴丰厚,文化名人众多,成语中不少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或与常州有关。

季札挂剑、秋风过耳、叹为观止、寸草春晖、纸城铁人、高山流水……这些耳熟能详、文质彬彬的成语都是“常州籍”。

近日,江苏文脉推出“文脉里的江苏·读城”系列推文,本期来到常州。文脉君整理好了这份“成语攻略”,常州更多玩法等着你来解锁。

季札挂剑

“观乐知德”“听其言,观其行”,这些词语是不是还挺熟悉?2500多年前,常州城出过一位顶流名人:季札。他是孔子一生中最仰慕的男人,是太史公司马迁赞不绝口的男人,也是《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中第一个指定收录的文化大家。


公元前547年,季札受封于延陵(中心在今常州市),号曰“延陵季子”,自此与常州产生了深远缘分。常州人以季札为人文始祖,袭其家风,弘其德行,成为季札思想精神的忠实传承者。

季札挂剑,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是常州和徐州最早的渊源。有一次季札出使路过北方徐国(今徐州一带),与徐国主公一见如故,徐国主公还被季札腰间的那把佩剑深深吸引,这一举动被季札暗暗记下。

再次回到徐国时,却已物是人非,季札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说,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不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心中诺言。这份“挂剑之义”被后人传颂。


叹为观止

后来季札来到鲁国,鲁国公用舞乐招待他。精通舞乐的季札一看就非常喜欢,狠狠点赞“观止矣”,成语“叹观止矣”(叹为观止)就此诞生,比喻事物好到了极致。

秋风过耳

“秋风过耳”也与季札有关,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春秋时期,吴王寿梦以季札贤明,要他继位,但季札不愿,只好由长子诸樊继位。诸樊立誓,以后要传位给弟弟们。

等到要季札继位时,他还是云淡风轻:“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季札视荣华富贵像耳边吹过的秋风一样,后来就在常州焦溪的舜过山下隐居起来了。

寸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小学生就会背的《游子吟》,是抒发亲情的典型诗篇。故事的男主角孟郊,也是常州名人,他的故事非常励志。

贞元十二年(796年),46岁的孟郊中了进士,写下那首超级有名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然而,命运总是爱捉弄人,准备大展身手的孟郊迟迟不得任用。直到50岁,他才被吏部选为溧阳县尉(今常州溧阳),任职5年。


溧阳游子吟雕像(王晓云 摄)

《溧阳县志》记载,孟郊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深刻体会到游子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孟郊上任后便把母亲接到溧阳,但他觉得以自己当时的现实境况,一辈子也报答不尽老人家的恩情。在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中,他写下了《游子吟》。

孟郊在官场失志、人生失意之时,写成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诗作,也为中国成语宝库增添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

现在溧阳有游子吟大道,有游子吟文化主题公园,市里还有游子吟相关的雕塑,有机会可以去打卡一番。

画龙点睛

作为当代打工人,工作中最需要的就是那个“画龙点睛”之笔,这个成语与常州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画龙点睛”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绘画史》记录了画家张僧繇的故事。


张僧繇的名作《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局部)

梁武帝萧衍(出生常州)要大画家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

张僧繇解释:“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

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张僧繇的画也被后人无限追捧,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他创作的“凹凸花”是被认为是“没骨花”的初始形态,后世没骨技法、“常州画派”都深受其影响。

纸城铁人

“纸城铁人”是一个相对冷门的成语,与常州历史息息相关。

宋朝末年,蒙元南侵,在国家危亡之际,常州满城军民誓死抵抗,最后在元军攻击下全部玉碎,因其在惨烈的战斗中的坚韧抗击,称为“纸城铁人”。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觅知音,谁不想拥有几个知冷知热的好闺闺。“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

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自此便有了“高山流水”比喻知己难寻的寓意。

常州奔牛镇是春秋时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奔牛是樵夫钟子期的故乡,今天仍有钟家村。


如今,奔牛公园内有座伯牙桥,塑有俞伯牙、钟子期谈琴论道的铜雕,让人倍感亲切。

从叹为观止到高山流水,有没有发现与常州相关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点——文化味十足,这正因为常州这座城市历史底蕴深厚,常州气质文雅而刚正、谦慎而顽强。

龙城文脉贯古今,半卷青史墨犹香。让我们沿着龙城的历史文脉,细细品读这座温婉与风骨兼具的江南名城。

你还知道哪些藏在常州的成语?评论区留言分享给文脉君吧!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陆文杰 宋经纬

图 |常州天宁区郑陆镇、常州新北区奔牛镇

视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钱念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