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毕媛媛 每经编辑:魏官红
2025年五一档电影交出的成绩单,让不少人直呼“意外”。
当文旅市场迎来3.14亿人次出游、1802.69亿元消费的火热景象时,电影票房却遭遇“寒潮”——7.47亿元的总票房相较2024年同期近乎腰斩,日均票房为1.5亿元,创下近九年来第二低,冷清的放映厅与熙攘的景区形成鲜明反差。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五一档电影总票房为7.47亿元。档期内,《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等10部新片上映,其中,《水饺皇后》和《猎金·游戏》两部电影分别获得了1.92亿元和1.35亿元的票房。
图片来源:《水饺皇后》官方微博
不过,寒意之下也藏着暖意。“跟着电影去旅游”热潮兴起,电影与文旅消费的联动愈发紧密。“五一”假期后首个交易日,影视股迎来“开门红”,板块整体呈上扬趋势。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变化⋯⋯电影自身在形成电影大经济业态的同时,也成为刺激社会经济消费有效的引擎,成为社会大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和动力。”
10部新片“不敌”1部老片?五一档票房遇冷
饶曙光分析称,2025年五一档电影市场走势比较平稳,也比较平淡,没有爆款影片出现,票房与2024年相比有比较大的降幅。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5年五一档电影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和2024年五一档票房分别是15.2亿元和15.3亿元,今年却只有7.5亿元,直接腰斩。从日均票房来看,今年日均票房为1.5亿元,创下近九年来第二低,2016年到2025年期间,有5年日均票房跨过了3亿元大关,跌幅实实在在摆在了眼前。
图片来源:《2025年五一档电影市场洞察报告》
10部新片上映、约233万场次,可观影人次只有1890万,上座率为6.6%。而在2021年,约226万场次迎来4426万人次的观影量,上座率达15.9%,对比之下,今年更显冷清。
图片来源:《2025年五一档电影市场洞察报告》
大家不爱看电影了?这个判断还得打个问号。不过,今年五一档没亮点、缺爆款确实是事实。
“缺少真正有吸引力、有号召力的头部电影入场;电影普遍的质量中规中矩,无法拉动大盘。电影观众的年龄在增长,但是电影内容的供给并没有进行合适的匹配;同时,观众的审美也显著提高,当下的电影已经完全无法满足需求。”电影市场分析师“连城易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
任何一个电影的大档期,都要依赖头部电影的票房支撑。在近九年五一档单片票房5亿元至10亿元的梯队中,2023年有《人生路不熟》,2021年有《你的婚礼》《悬崖之上》,2018年有《后来的我们》;在单片票房3亿元至5亿元的梯队中,2024年有《维和防暴队》《末路狂花钱》,2023年有《长空之王》。今年五一档《水饺皇后》《猎金·游戏》票房均在1亿元至3亿元,显然对档期的票房拉动力有限。
另外,记者注意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春节档影片,在五一档第二日票房大幅逆跌,最终拿下五一档票房第六。在五一档所有的购票新用户中,14.3%为《哪吒之魔童闹海》拉动。
电影板块在五一档后迎“开门红”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虽说五一档票房有点“冷”,但饶曙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特意点出了背后的积极信号。“比如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就非常火爆。电影各级管理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刺激电影消费的政策措施。电影与旅游、与社会消费正在形成良性互动。”
5月6日,“五一”假期后首个交易日,市场迎来“开门红”,创业板指领涨,沪指收盘重回3300点上方。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37万亿元,超5000只个股上涨,一片热闹景象。
影视股整体呈上扬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收盘,文化传媒指数上涨2.58%。在电影上市公司方面,除万达电影微跌0.36%,其他电影上市公司股价均有上涨。
聊起当下的电影市场,饶曙光表示:“电影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变化。观众在迭代,微短剧、演唱会、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手段和方式争夺观众、争夺人流;人工智能技术也从方方面面改变了电影的形态和业态。电影的消费环境、社会环境在变化,市场在变化,观众在变化,电影唯有以变应变,以变求变,找到有效应对的方法和路径,才能够不断增强电影的活力和动力,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
说到评价电影的标准,饶曙光强调:“我们要摆脱简单以票房来‘论英雄’,简单以票房数据作为评价的依据和标准。电影当然有经济价值,但绝对不止于经济价值,它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以及覆盖面更广的综合性价值。”
饶曙光称,行业还是要坚定信心,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能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更好地去研究观众的变化、研究市场的变化,使自己的创作有效适应观众的变化、适应市场的变化,最大限度地与观众达成有效互动,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共情,以新的手段和方法赢得观众,建立更紧密的信任关系、合作关系。“不管怎样,中国电影的潜力还是巨大的,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有巨大的韧性,也有巨大的回旋空间。电影人要保持战略定力、艺术定力,以更好的‘我’赢得更多的‘他’,建立起共同体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