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开麦吧!茶乡”五一劳动节专场活动中,五省歌手共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现场近万名游客群众挥动荧光棒,齐声歌唱。“没想到,紫阳这座城市藏着这么多的惊喜。白天上茶山品春茶,晚上来广场与万人合唱,游玩体验太好了!”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峰啧啧称赞。
今年“五一”期间,陕西省紫阳县迎来了一场文旅融合的盛宴。依托“开麦吧!茶乡”茶文旅系列文旅活动,这座陕南小城以茶为媒、以歌为引,将26万亩富硒茶园、千年茶马古道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转化为文旅“爆点”,打造出“可听可品可沉浸”的文旅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沉浸于山水诗意与烟火人间。全县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澎湃,茶产业、民宿、餐饮等领域旅游收入显著攀升。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28.8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56亿元。
云海深处的“诗意栖居”
“推窗即是景色,晨起伴着茶香鸟鸣,这才是向往的生活!”湖南游客宋秋拾在社交平台分享入住花婆婆民宿的体验。这座位于城关镇青中村的民宿,因雨后的云海奇观成为网红打卡地。民宿管家清晨采摘蔬菜、烹制农家早餐,游客可参与田园采摘或漫步茶园,或沿着云雾缭绕的步道追寻日出。感受“慢生活”。民宿负责人介绍,6座陕南特色院落、7栋林间木屋在假期前两周便预定满了,入住率是100%。
高桥镇梦紫阳民宿同样一房难求,11间客房早在假期前预订一空。负责人苟云华将民宿与农耕体验结合,游客可下田插秧,上山采野菜,院子里还可以围炉煮茶。“我们不是卖房间,而是销售山居时光。游客反馈很好,就爱这口乡愁味。”
紫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祥平介绍,今年五一黄金周,全县各民宿的接待量均已超历史同期,在做好游客服务保障的同时,还在多个方面加强游客的体验感,在重点景区和街区搭建了免费喝茶点位和小舞台,方便游客品尝紫阳富硒茶、感受紫阳民歌独特魅力。
一声开麦激活万亩青绿
“阳春三月好风光,茶山一片新气象哟喂,碧波层层连天涌,清香飘飘沁四方!”清晨的半亩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树宛如绿色的波浪,与远处的青山、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民歌手们在茶园里向游客演唱紫阳民歌《春到茶山一片新》,歌声中,西安游客闫嘉珊挎着竹篓尝试人生第一次采茶。“现场氛围特别好,采茶很累,但过程很开心,以后还会再来紫阳。”
不少游客漫步在茶园小径,拍照打卡,记录下美好的瞬间。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奕辰即兴编排舞蹈《采茶姑娘》。“我是舞蹈老师,第一次来紫阳,看到茶园很美,就即兴跳了这个舞蹈,视频的效果很棒,歌颂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刚好是五一劳动节,我觉得挺有意义的。”
在焕古镇,重庆游客余琪身着茶服,在志愿者引导下学习制茶技艺。“亲手炒制的茶叶带着清香,这体验比单纯观光更有意义!”她感叹道。沿途设置多个志愿服务点,为游客提供采茶工具和制茶指导,让“茶旅体验”更贴心。
乡土创意打开味觉经济
五一当天,汉王镇一场跨越千年的“刘邦巡游”拉开美食嘉年华序幕。百人巡游队伍重现紫阳蒸盆子的历史传说,游客举着手机追逐身着铠甲的兵士,场景宛如穿越剧现场。在老街,道路中央架起百米长桌,千余名游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入席,场面蔚为壮观。旬阳游客何微微说,“现场太热闹了,这些菜都有特色,香椿炒鸡蛋、皮豇豆肉丝、蒿枝馍馍都好吃,紫阳蒸盆子以前吃过,不知道这道菜还有这么深厚的文化,活动举办地很好。”
紫阳富硒美食街和任河印象水岸美食街区同样火爆。“干杯挑战·免费喝啤酒”、开麦吧!茶乡快闪小舞台吸引游客上台参与。“在这里面吃饭很放松,氛围到了,大家玩得都比较嗨。紫阳的菜我也很喜欢,还尝了带着茶味的啤酒,很好喝!”西安游客白莹分享道。经营业主日均营业额较平日增长3倍,忙得不亦乐乎。“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客流量,砂锅平时卖100多份,今天已卖出460多份了。”“忙不过来了,全家老少都在店里帮忙了。”“比清明假期还忙,得抓紧时间备货了。”
全域服务升级,从“流量”到“留量”
为做好大客流应对,紫阳县推行“5+3+2”服务:免费喝茶、修脚、听歌、停车、门票;提升交通接驳、志愿服务、市场监管水平;餐饮住宿不涨价、游客车辆轻微违法只纠错。“这次来紫阳,游客很多,一直操心停车的问题,刚走到主街上,志愿者就告诉我,几个单位的大院都对游客开放,可以免费停车,我就把车停在了政府大院,服务特别周到细致。”从黑龙江自驾来紫阳的宋女士说。
600余名“紫阳服务员”志愿者遍布景区,让游客感受“紫阳温度”。游客原翠翠竖起大拇指,点赞紫阳志愿服务者。“感受到了紫阳人非常热情,志愿者全程在为我们服务,紫阳之行的感受特别好。”
同时,还不断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统筹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场秩序监管,持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全县接待游客量,茶产业、民宿、餐饮等消费收入同比均实现了增长。
从茶山到古镇,从民宿到夜市,紫阳正以“开麦吧!茶乡”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未来将持续深化“文旅+”和“+文旅”模式,深挖特色资源,培育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丰富文旅业态,加快“旅客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变,让“诗与远方”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郑晓虎)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