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校都已经陆续启动第三轮双一流计划准备工作,比如广东工业大学已经成立冲击双一流的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全力备战第三轮双一流评选。
通过软科发布的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来看,许多优质“双非”高校在排名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说明其综合实力方面已经很强。
今天根据软科提供的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主榜,来看看那些最有实力竞争双一流的大学。这些高校各方面都已经达标,未来大概率都能上榜。
这4所理工大学闯进全国100强
按照软科评选标准来看,能闯进全国100强的双非高校,说明已经将部分末流211高校或者双一流高校挤掉,展现出强大的实力。目前共有4所这样的高校。
第一所浙江工业大学,全国排名62。浙江省教育厅全面支持浙江工业大学冲击双一流,2025年学校经费预算已经达到48.88亿元,在全国双非高校里面都能位居前五名。
按照软科评价浙江工业大学的结果来看,学校在科研成果、重大科研项目、学科表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创新能力极强。
浙江工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机械工程等两大领域,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积极成果,近三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从生源质量方面来看,浙江工业大学在全国的录取分数线都已经达到211高校水平,毕业生历年就业率都达到92%以上,在浙江省内的就业质量都很高。因此,完全具备冲击双一流的实力。
第二所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94。作为当年化工部直属高校,学校的名字为南京化工大学。由于当年化工部的211高校名额给予北京化工大学,导致学校被下放地方管理。
根据软科的评价来看,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科表现突出,科研团队极其强大。毕竟学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在第五轮学科评估里面获得A,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属于行业权威高校。
学校师资团队甚至能媲美985高校,比如学校共拥有10位两院院士,8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建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因此,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科体系和科研体系都极其完善,如果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第三轮评选时没有照顾性或者是导向性,南京工业大学确实是有很大的几率能脱颖而出。
第三所广东工业大学,全国排名96。广工最近三年的排名都较为稳定,基本都已经进入到校友会和软科版的全国100强。发展动力非常足,2025年经费预算为37.38亿元。
学校的优势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三大学科,这些年学校在新能源、人工智能以及集成电路等领域也有较好的表现,和广东当地的产业密切联系。
从实际情况来看,广东工业大学已经为冲击第三轮双一流评选做好准备,学校的核心优势学科和国家战略部署密切联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可以拓展到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领域。
国家的制造业需要进行升级转型,必然需要类似广东工业大学这样的高校支持,高校和企业能够实现深度合作,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这些都是广东工业大学评选双一流的优势。
第四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全国排名97。电子信息类高校在全国的数量都很有限,实力稍强的高校,比如南京邮电大学都已经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杭电和南邮的差距并没有很大。
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方面透露的消息来看,学校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当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得A,学科方面已经达到评选双一流的标准。如今在软科排行榜里面又表现得极为优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属于行业特色高校,相比于综合性理工类高校,自身的评选优势会更加明显。毕竟学校的优势都集中在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三大领域。
除了在学科方面表现优秀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还承建有大量国家级科研平台,比如教育部射频电路与系统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国—奥地利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实验室。
目前国家正在推动半导体行业和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这些正好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强项所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更是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学校的评选优势。
总体评价
以上四所大学全部进入到软科2025年全国高校100强,各方面的实力都无可挑剔。只是国家的评选标准经常发生变化,才导致这些高校前两轮没有上榜。
从实际情况来看,广东工业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都是属于各自领域里面的双非第一高校,如果国家要在这些领域里面挑选新的双一流高校,这两所高校都能上榜。
南京工业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则是有着直接的竞争关系,两所高校的核心学科相同,而且都是偏向于传统型。如果没有足够的名额,最终或许只能有一所高校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