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独山子大峡谷、塔里木湖、那拉提草原、喀赞其、霍尔果斯口岸、天山天池一路走来,“早穿棉袄午穿杉,抱着火炉吃西瓜”的独特气候大家已渐渐习惯。不想临走两天,新疆的天气愈发任性,越来越没个章法,说变就变。
昨儿在天池刚见识了天山的第一场小雨,凌晨入睡时忽起疾风骤雨。待得5月3日清晨上车时,寒气又扑面而来,凛冽得紧,让人忍不住将衣领竖起,裹紧衣裳。可谁能料到,不过到上午十点,在服务区稍作休息,太阳又火辣辣地照下来,热得大伙慌慌张张地脱外套、扔棉袄,前前后后不是忙着加衣服,就是忙着脱衣裳,一众人等手忙脚乱的样子倒也有趣。
车过达坂城时,不知是谁轻轻哼起“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大又甜”,一句唱词,像是一把钥匙,又一次打开了导游的话匣子。
她滔滔不绝地讲起王洛宾在新疆的故事。
王洛宾与第二任妻子、卓玛、三毛的三段爱情,每一段都令人动容。尤其是说到王洛宾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经历,夕阳映着卓玛的脸颊,那一抹晚霞渲染出的红晕,竟生生迷住了王洛宾的眼睛。卓玛俏皮地抓起马鞭,轻轻抽在他身上,这一幕,浪漫得如同电影里的场景。导游讲着讲着,也忍不住轻轻哼起那熟悉的调子。可当说到三毛抱憾离世,她的声音便低沉下来,缓缓吟诵起王洛宾为此创作的《等待》,车上众人都安静了,只觉那字里行间满是深情与遗憾。
一路哼着歌,不觉便到了吐鲁番地界。新疆地域辽阔,吐鲁番虽不算大,却集齐了气候最干燥、气温最热、海拔最低几样天赋异禀,成就了“瓜果最甜”的美誉。
课本里远在天边的葡萄沟,而今近在眼前。
这里的葡萄,有着四千年的种植历史,用天山雪水浇灌,天然无污染,也没有病虫灾害,不用农药。导游说,驰名宇内的吐鲁番葡萄干,市面上在售的90%以上都是冒名顶替的赝品,原因很简单,吐鲁番种植面积就这么点大,而且完全得依托当地特殊的气候,才能靠当地特有的晾房里晾制而成,保留独有的风味与营养。哪来那么多产量?
然而,前些年的吐鲁番,守着金饭碗,很多农民还是一筹莫展。只有那些会说汉语,又兼口齿伶俐的维族村民,才能依托当地资源挣到游客的钱。其他村民多半都是茶壶里煮饺子,揣着大把的好葡萄,也只能以较低的收购价卖给批发商。
但近些年来,当地推行帮扶政策,以农村合作社的形式组织农户集体经营。他们挑出能说会道的“湾村明白人”接待游客,集中售卖、普惠集体,倒是抢占到“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共同富裕先机。
大美新疆之旅的300号人马,分乘10台大巴浩浩荡荡开进葡萄沟,分头走进当地人家家访。一进门,主人便热情地端出西瓜、葡萄、桑葚和馕,欢迎远方的客人们到来。
接待我们这车的男主人是个微胖的中年汉子,憨厚朴实,又不失幽默风趣,兴头一起,还会操着夹生的汉语油嘴滑舌。
听说我们是湖南来的,他条件反射似的就是一句:“啊!毛爷爷!毛爷爷的故乡来客人啦!”一激动起来,唰就蹦出一句:“吐鲁番是湖南的亲哥哥!”过了半晌觉得有些不妥,又手忙脚乱地找补道:“不是,不是,湖南是吐鲁番的亲哥哥!”他说这里的开发区里,半数以上都是湖南过来的企业,给他们当地创造了就业,带动了经济。“尊贵的湖南客人们,到了这里,吐鲁番就是你们的第二个故乡!”
今天罗校长另有公干,没有随队过来吐鲁番,我们这车带队的是校长夫人梁老师。
得知今天带队的“巴依老爷”本人没来,主人一本正经地坚持要按当地习俗,尊称梁老师为“尊贵的巴依婆”。直叫得大家忍俊不禁。
这还不够,听说我们内地妇女也顶半边天,他说在他们这边的习俗里,那叫翻了天,“你们湖南的巴依老爷们要到我们这里住上一个月,体验皇帝般的感觉。巴依婆子也要到这里住上一个月,培训!”
直把一众人等笑得眼泪都迸出来。
阵阵欢声笑语中,大家一边品尝着铺满长桌的葡萄干,一边听主人介绍各种葡萄干及野生锁锁干的晾制工艺、等级分类及营养特色。女老师们尽情买买买,男老师们负责提提提,梁老师打趣道,这才是地道的”买买提”。不知不觉间,一车三十来人合计选购了足足6800元农产品。其他九台车也大体差不多,各车的“助农消费”,基本都在七千上下。
主人兴高采烈地举起手机,对着葡萄架上的摄像头汇报战果。这是他们村子里多个农户组团互助的销售成果,他要坦坦荡荡给集体农户们一个清清白白的交代。
“交代”过后,收款时间结束,主人又是唰唰唰几下,从长桌最顶端几个原本堆得似山包而今凹得如盆地的大纸箱中,铲出几大袋上品葡萄干送给众人:“花钱买的那些,回家再吃。这些是我们村民们送给尊贵的客人们的,带路上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于我们,于吐鲁番的村民,大约都是如此罢。
家访吐鲁番葡萄庄园 感受维族风土人情
吐鲁番葡萄园家访
吐鲁番农家舞蹈
吐鲁番农家购
中餐
载着满车甜蜜蜜的葡萄香味,大家接着去了郡王府和坎儿井。
郡王府虽气派,可比起如今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不过是围墙高些、院子大些、房子多些、家具多些罢了。真要单从物质上论起生活品质,如今寻常百姓过的小日子,说不定比起当年的新疆王爷还要好上不少。
而坎儿井,实在是令人惊叹。这可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的伟大创造。吐鲁番的坎儿井足有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它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组成,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无论外面如何炎热、狂风肆虐,坎儿井里的水流都稳定得很,保证了农田的灌溉及村落的生活用水。走在坎儿井旁,看着这凝聚着古人智慧的工程,心里满是敬佩。
吐鲁番坎儿井
此时,罗校长不知又逛去了哪个市场展厅,群里时不时闪来他拍的行踪图片。他在某家大企业的棉披肩、棉毯子前边看边摸,爱不释手,买了几百件新疆长绒棉制品作为样品带回,考虑给学生的床上用品作升级,还考察了牛羊肉市场,为学生食堂做打算。
而我们则继续前行,到了火焰山。
这火焰山因《西游记》闻名,远远望去,赤红一片,仿佛真有火焰在燃烧。山下有骆驼,还有沙漠越野、滑翔伞等项目。站在这里,仿佛能想象到当年唐僧师徒取经路过此地的情景,景致虽稍显单调,却也别有趣味。
火焰山
只是下午准备前往乌鲁木齐时,遇上了大风,高速入口堵了几公里的车,说是要封路了。其他车队的好几个导游急得手足无措,说只能买火车票返回乌鲁木齐了,不然怕是要堵在路上过夜。
但是300人的队伍,此时此刻如何去买火车票,真要在这里临时化整为零去挤火车,到时候到了乌鲁木齐,又该如何集结呢?
校长助理廖晴迅速行动起来,先是查了新疆的大风新闻,没见报道,又联系交管部门,也没接到通知,再一圈电话四处确认。吐鲁番当地交管部门再三核实后回复说没有封路的通知。但是已经抵达大河沿收费站的2号车确实是被交警拦下了高速,说大车不能通行,车长刘礼雄反馈说看到小车还是能够通行的。廖助理再次联系了吐鲁番交管部门,交管部门说随后会跟大河沿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联系。得到的最新确切消息是,小车暂时可以通行,大车暂时不放入高速,具体看情况,等通知。想着但凡有丝希望,何不尽力争取?与其方寸大乱,不如咬定青山,大不了绕路,终要奋力一搏。打开高德地图一看,还真能从大河沿绕到小草湖,避开风区。分析种种可能,规划多套预案,紧急磋商过后,梁老师毅然拍板:大部队继续往大河沿高速方向集结,静待交管部门的通知。
一路上的风确实很大,车开得比较慢,看得出司机有在风区开车的经验。正源人的脾性,大约就像坎儿井的水,看着温吞,却自有一股韧劲儿。这一路虽有些波折,可凭着一股勇气,倒也顺利突围。直到看见乌鲁木齐的灯火,悬着的心才落回肚里。廖助理满是自豪,说这是“敢打敢拼,敢为人先”正源精神在新疆的又一次完美体现。
吐鲁番三十里风带 路遇大风天气
大巴扎的阿凡提雕塑在夜色里笑盈盈的,市集里飘来烤馕与孜然的香气。卖披肩的维吾尔族姑娘眼睛亮得像葡萄沟的露水,摊位上的棉毯织着古老的花纹,恍惚间与坎儿井的纹路重叠起来。想来这一路的波折,原也是西域故事里该有的章节。
国际大巴扎
翌日到达乌鲁木齐机场登机口,梁老师说,这趟新疆之行,一路满是温情令人回味,更有诸多惊喜催人奋进。虽说遇上大风,却也让我们见识了戈壁天气的瞬息万变,那呼啸的狂风,那被吹得摇晃的车子,都成了旅途中别样的体验。有惊无险的经历,又为这趟浪漫的旅途,添了几分难忘的故事。
采访梁总监
返程
巍峨苍茫的天山雪峰从飞机舷窗下漫漫而过,八天的新疆之旅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回望这段难忘的旅程,新疆的广袤与壮美依然震撼于心。
采访高中部老师李颂华
采访高中部老师祝斌
采访小学部老师廖洁
采访小学部老师谢冬情
翱翔蓝天往返一万八千里,驰骋大漠用脚步丈量西域戈壁又是五千六百里,此次大美新疆之旅,不仅是一趟身心的放松,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它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加深了对祖国地理与人文的认知,也让老师们明白,唯有不断开阔眼界,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续写与新疆的美好故事。
正源学校
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热线
招生咨询:0734-4300000
招聘咨询:0734-4300035
添加小编为好友
方便联系
内容来源于网络部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人:玄冰 微信号/电话:181527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