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生袭击事件后,第一时间把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并摆出一副全面开战的姿态。然而,这么多天过去,印度打了一圈电话,发现各个国家态度出奇一致,就是要求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
在国际上找不到帮手,莫迪迟迟下不了动武的决心,但是指责巴基斯坦的话又说出去了,不做点什么难以向民众交代。于是,印度调整了策略,换了一种更狠的方式对付巴基斯坦。这些天,印度连出三大杀招。
第一、关闭上游多座大坝,切断印度河水源。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的水源,全国90%以上的农业用水来自该河。而且农业是巴基斯坦的主要产业,占了GDP的20%,有40%的人口从事农业。此外,巴基斯坦20%以上的发电也来自印度河水。
一般而言,水流源源不断地从上游流来,印度想拦是拦不住。但是现在印度已经在上游库区开展大规模清淤工作,增加水库容量,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拦截水源。此外,印度还准备重新启动6个发电站项目,这些项目此前因为巴基斯坦反对而停止。一旦建成,将使更多河水流向印度的控制区。
印度虽然无法完全拦截水源,但可以控制河水流量。在雨季下游不需要水的时候开闸放水,在旱季下游需要水的时候拉闸断水。水源缺乏肯定会导致粮食减产、电力短缺,农业和工业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必然会破坏巴基斯坦社会稳定。
第二、切断所有经济往来。自从袭击发生后,印度几乎逐步切断了所有与巴基斯坦的往来,比如关闭边境口岸、关闭航空、驱逐境内的巴基斯坦人。最近又宣布,禁止所有悬挂巴基斯坦国旗的船只靠岸,禁止进口任何巴基斯坦商品,禁止所有巴基斯坦包裹入境。
印度关闭边境口岸,实际上自己的货也无法卖给巴基斯坦。从去年4月到现在,印度对巴基斯坦出口4.47亿美元,进口仅42万美元。明明印度自己有巨大的顺差,切断经济岂不是对自己不利?
脱钩肯定对双方都有影响,既然是战争状态,考虑的肯定是对谁影响更大。印度去年出口总额7782亿美元,对巴基斯坦那点出口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印度出口给巴基斯坦的主要是化学用品等中间产品,巴基斯坦还指望靠这些东西制作成其他商品赚钱。
第三、打击巴基斯坦融资能力。据《路透社》报道,印度已经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审查向巴基斯坦发放的贷款。此外,印度肯定也会要求其他债权人不要再借钱给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前些年经济状况非常差,今年才勉强有点起色,但是欠了一屁股债,光外债就有1300多亿美元。而且财政赤字非常严重,外汇储备只够花两个月,短期内无力还债,沙特的债务已经三次展期。
巴基斯坦是依靠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勉强维持着整个金融体系运转,去年借了70亿美元,今年3月又追加了13亿美元。如果该组织迫于政治压力,缩减或中断贷款,巴基斯坦的金融系统可能面临崩溃的风险。
印度这些招数比军事手段狠多了,可谓招招致命。考虑到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印度如果发动军事报复,只敢小规模进攻边境地区。这样对巴基斯坦造成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没有必胜的把握。反倒是战争打响,不利于印度自己的经济发展。
莫迪想了十来天,估计也想明白这个道理,加上在国际上又得不到支持,只能调整战术,从经济上绞杀巴基斯坦。这些措施对印度自身的影响很小,却有可能巴基斯坦重创刚刚复苏的经济。
当然巴基斯坦显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主要是争取外交上的支持,要求对袭击事件进行中立调查,还自己清白。如果调查,证明袭击与巴基斯坦无关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届时,印度也找不到干扰水源的借口。
目前,美国的态度是希望双方不要开战,但不想过多介入,总体上处于中立状态。而此前莫迪已经与普京通话,普京表态支持打击恐怖主义,并未提到调查一事。眼下也只有中国能拉巴基斯坦一把,中方已经明确表态,支持进行中立调查,还原事情真相。
而在经济上,巴基斯坦也向中国提出请求。此前巴财政部长奥朗则布表示,已经请求中国增加1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额度,并准备在年底前发行熊猫债券。如果中国能批准的话,将助巴基斯坦向中国进口商品,满足日常需求。同时还能增加巴基斯坦的融资能力,保障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