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大理市医疗保障局主要领导带队,市医疗保险中心、村(社)领导和家庭医生等组成的随访组,深入部分参保患者家中进行慰问和随访。
随访组重点对患者恢复情况、医保政策是否到位、医保报销是否便捷、患者负担是否减轻等问题进行详细了解,通过“面对面”倾听诉求、“点对点”纾困解难,推动医保服务从“被动报销”向“主动守护”转变,彰显医保民生温度。
跨省联动,居民医保托底“生命希望”
“现在身体恢复得如何,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先让医生给你测一下血糖血压”“转院过程中,医保报销顺利吗”……在湾桥镇董先生家中,随访组与董先生及其家人交流,详细询问患者治疗情况、医保报销情况和后续康复情况,并送上慰问品。
2023年9月,董先生因急性重症胰腺炎住院医治,因病情严重,期间长期昏迷,辗转大理、昆明、南京进行治疗。
“当时我在南京苏醒以后,自己都不清楚是在哪里,身上很疼,动也动不了。我跟家里人说放弃算了,那种情况下医疗费太高了,能不能医好也不知道,再医下去人财两空。家里人还是坚持让我治,说现在政策好,医保报销很多。”治疗期间,董先生曾因疼痛和高额费用考虑放弃,但医保的托底和家人的支撑让他坚持了下来。
“我爸爸生病后,我妹妹也辞掉工作回来照顾,家里收入减少,经济压力大大增加。我爸爸从生病到康复出院经历了5次手术,还好我们买了医疗保险。我大概算了一下,2023年到2024年间,总共报销了70万元左右的费用,对我们家庭来说,大大减轻了经济压力。”谈及父亲的治疗过程,董先生女儿表示,庆幸一直给父亲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份保险可以说是父亲生命的防线。治疗期间,董先生的医保报销中,基本统筹基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全部满额报销,仅2023年报销金额就达40万元。
“期间不需要垫付,出院的时候,费用算出来直接扣除医保报销部分,医保还是缓和了我们资金上很大压力的。就我个人经历来说,医保是很有用的,减轻了很多的负担。没有生病是好事,一旦生病真是帮助解决问题的、是救命的,我真心建议大家积极缴纳医保。”2024年6月,康复治疗结束后的董先生出院回家,如今生活基本自理。
“高报销比例+慢病门诊”,职工医保减负担
“之后申请异地就医备案或者复查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直接打留给您的这个电话,或者到服务窗口,我们会随时在线……”随访组来到市供销社退休职工杨先生家中,在了解清楚其手术及康复情况后,市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反复叮嘱后续复查的报销政策,告知其有疑问可打电话咨询。
“当时医院考虑我年纪比较大,采用微创手术,是邀请了省外的教授、专家过来帮我做的手术。”杨先生是大理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退休职工,2024年4月,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需要置换主动脉瓣,前往昆明云大医院治疗,手术费用数额高,给家中带来了较大经济压力。
“医疗保险是很好的,报销比例很高,帮我减轻了很多压力。〞得益于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红利,杨先生的治疗费用个人承担部分大幅降低。一个月后,杨先生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目前,他的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能正常承担家务。
2024年,杨先生医疗总费用419861.45元。作为职工医保参保人,其医保报销(基本统筹基金、大额医疗补助基金)327735.85元,个人承担92125.60元。
“经过医保部门认定,我享受慢性病门诊待遇,每次去开药我个人只需要出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医保报销。”杨先生还常年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服药期间正是办理了“两病备案”,通过医保慢性病门诊待遇,帮助其减轻了长期的经济压力。
董先生享受的居民医保,依托政策突破地域限制,跨省转诊仍实现报销。杨先生的职工医保更体现制度优势,叠加慢性病门诊保障,形成“住院+门诊”的全周期守护。董先生与杨先生的经历印证了医保“雪中送炭”的力量,成为医保政策惠民利民的真实体现。
一直以来,大理市不断健全完善全民参保长效机制,筑牢基金监管安全底线,通过城乡居民、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医保互相补充,为不同群体筑牢健康屏障。大理市医疗保障局定期对参保群众进行跟踪随访,用实际行动将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让重急症患者感受到“医路有伴”的温暖。
随着医保改革的持续深化,一张更坚实、更智慧、更人性的医疗保障网正为大理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医保是政策红利
更是对每个家庭的责任与守护
无论是突发重症还是慢性病管理
医保都是抵御风险的最坚实屏障
记者:唐恋 杨文艳
编辑:陈丝华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