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4年11月9日,一位美籍华人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饮弹自尽,年仅36岁。

她撇下了2岁的自闭症儿子,撇下了深爱她的父母、丈夫和弟弟等亲人。

她留下的遗书上写着:我觉得被ICA或别的什么组织盯上了。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

她怎么会写下这样的遗言的?

就因为她在29岁时,写了一本名为《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的书,她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吓。他们攻击她,给她寄恐吓信,威胁要对付她的家人等。

再加上她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调查和搜集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访问了无数幸存者,了解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暴行,这让她的精神和情感饱受折磨,以至于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其实,在同年的9月份,她也自杀过一次了,只是那次没成功。

她便是张纯如,人称张纯如先生,那她怎么会称为“先生”的?

我们今天来说说她的经历,你就知道她是多么配得上“先生”这个称谓了,她是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是值得被人们铭记的英雄。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后来她是在伊利诺伊香槟市长大的。她祖籍江苏淮安,是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

她花3年时间收集资料,然后写成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1997年12月,这书在美国一经上市,便轰动全美。

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这本书印行7次,迅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后来,这本书再版15次,印数达50万册。现在,这本书的销量,已经无法统计了。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认为,这本书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这本书通过引用大量中方、日方以及来自英美的第三方亲历者资料,首次让美国乃至西方国家全面了解日本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影响巨大。

张纯如在写作此书的研究过程中,还挖掘了《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料。

后来,张纯如将包括《魏特琳日记》、日军承认在南京屠杀30万人的电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等1140多页资料复印件,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在张纯如去世前,她正在研究巴丹行军,这是“二战”历史上的一次惨祸。她采访了很多参加行军的老兵,那些老兵的讲述,让她又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刺激着她的精神。

于是,她因为写《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而产生的抑郁症,更加严重了。那些沉重的记忆,让她精神恍惚,以至于最后在车里饮弹自尽了。



2

张纯如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祖父张廼藩曾任蒋介石侍从室处长,后移民去美国。她外祖父张铁君,在民国时期的报界极负盛名,曾担任《中华日报》总主笔。

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当年是以甲组状元的成绩考入台大物理系的,后来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毕业于台湾大学农化系,后来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再后来又取得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1969年,张绍进和张盈盈一起进入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任教,那时张纯如已经一岁了。

张纯如属于第二代美国华裔,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对她的要求自然也是很高的。张纯如从小就热爱阅读,特别喜欢讲故事,语言天赋极强。

张纯如读小学5年级时,她参加了扬基岭学校举办的首届少年作家征文比赛,她的作品一举获奖。之后,她代表学校参加厄巴纳学区的征文比赛,又获奖了。

于是,张纯如被选中参加伊利诺伊州中部地区的青年作家大会,她的写作才能又一次被肯定。

张纯如读中学时,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在课余时间,她将已经停刊的杂志《特立独行》复刊,由她来撰写文章。

1985年,张纯如中学毕业,考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数学和计算机双学位。

大二时,张纯如筹钱创办了《大开眼界》杂志。大三时,她成了《伊利诺伊日报》的特约撰稿人,并且弃理从文,转入新闻系了。

1988年2月,张纯如以校园通讯员的身份,为《芝加哥论坛报》撰写校园新闻。不久后,她又去《新闻周刊》实习了。

10月份,张纯如在伊利诺伊大学的一次联谊会上,认识了布瑞特•道格拉斯。两人一见钟情,立刻坠入爱河。

1989年,张纯如大学毕业,进入美联社工作。两个月后,她又进入《芝加哥论坛报》工作,担任记者。

这年感恩节的第二天,张纯如在和布瑞特初次相遇的地方,接受了布瑞特的求婚。

年底时,张纯如因为和编辑意见不同,离开了《芝加哥论坛报》。后来,她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研讨班,攻读硕士学位,并且成为了自由撰稿人。


张纯如和幸存者

3

1991年1月13日,张纯如和布瑞特订婚。下半年,两人注册结婚,然后搬去加州圣塔巴巴拉居住,后又搬去北加州湾区居住了。

期间,张纯如经导师介绍,认识了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编辑苏珊•拉宾娜,苏珊建议张纯如写写中国科学家钱学森。

张纯如对此非常感兴趣,就马上联系钱学森,可钱学森工作很忙,没空接受采访。

张纯如只能联系钱学森的儿子,好在钱学生的儿子接受了她的采访。接着,她又去拜访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时的同事,了解钱学森的各种事情。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张纯如写成了《蚕丝:钱学森传》一书。这是张纯如写的第一本书,一经出版后,大获成功,这让她对写作信心大增。

这本书,讲述了钱学森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后来又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的故事。

1994年12月13日,张纯如在美国圣何塞城郊的库帕提诺参加会议时,看到了很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照片,她感到触目惊心!

当时的西方国家,还没有一部用英语写成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著作,所以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几乎不知道。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就一直在否定有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张纯如当即便决定,她要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要让世人记住南京大屠杀,要缅怀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遇害的同胞,要让历史不再重演。

为了写南京大屠杀,张纯如开始收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各种资料,可越收集,她的心情越沉重。看到那些惨不忍睹的照片或者文字时,她感到自己的心在颤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