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生完孩子,护士抱着孩子却拒绝给家属,家属恼羞成怒要打护士。护士竟说:你们没有一个能说得出产妇的全名。



贵州毕节一所妇幼医院里出现了这样一幕,护士抱着刚出生的新生儿,按照惯例先是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母亲是谁?

可家属的一句话,让护士瞬间变得警惕起来,眼神都变的犀利了,表示不会把孩子交给家属的,这是怎么回事?

产妇姓张,家住农村,小时候家人为了方便,有的都会给孩子起小名,一般亲近的人都会叫小名。

张女士也不例外,家中亲近的人都叫她小名“二丫”,长大后张女士不喜欢这个名字,慢慢就想大家叫她大名,但是家里人已经习惯叫“二丫”了一时肯定难以更改,对此张女士也就不再强求。

张女士和丈夫相识时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后来一次偶然,带着丈夫去娘家认门时,丈夫知道了这个名字后,天天笑的合不拢嘴,也开始了天天喊二丫。

就连当时之前去婆婆家丈夫都是简单的说了一下大名,说以后叫二丫就行,亲切,不用喊大名。

结婚之后,家里面有啥事都是直接一喊“二丫”,张女士就会跑过去帮忙,她也听习惯了。

张女士婚后生了两个女儿,已经很是幸福了,但是张女士和婆婆还是想要个儿子,在农村有个儿子傍身不容易受欺负。

终于,在二女儿上小学前,张女士便再次怀孕,由于丈夫一直在外地上班,张女士怀孕后都是自己在跑,好在产检一切顺利。

到她怀孕37周时,肚子开始出现腹痛,由于这已经是三胎,张女士经验也比较足,叫起公公婆婆先将自己送医院,然后打电话通知在外的老公。



由于公婆不识字,也不会写字,所以住院手续也是张女士自己办理的,随后,便被护士们推进了产房。

张女士的第三胎生的也比较快,没多久,张女士梦寐以求的儿子降生了,这让张女士和婆婆都高兴坏了。

随后护士按照流程,先是带着孩子做个清洁,清理掉在子宫内留下的脏污。

清理之后,会给孩子和准妈妈带上最贵的手腕带,并将宝宝的脚印在病历上,这是为了避免人为的抱错孩子。

一切整理好之后,将孩子放在推车上,将孩子推出去让大家见见,这是医院的常规流程。

等到一切收拾妥当之后,护士推着孩子出去,找张女士的家属时,家属的一句话吓得护士立马警惕了起来。

“家属在吗?孩子出来了,过来认领。”这时张女士的公婆立马围上问是男孩还是女孩,丝毫没有要关心产妇的意思。

按照惯例,护士先是问到:“妈妈叫什么名字”,说出名字之后才能把孩子交给家人以防抱错。

张女士的公婆在听到护士的问题后,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没说个出所以然,之前都是丈夫跑前跑后,公婆在家等他们回去。

这次事发突然,丈夫没来得及赶回来,张女士的公婆因为习惯叫“二丫”,久而久之的便忘记了张女士的名字。

一时之间,公婆都语塞了,看到这护士也马上警惕起来,抱着孩子远离老两口。

再次问到:“妈妈叫什么名字?”公婆一时想不起来,随口说了一句叫:“王XX”护士眼神一下子就变得犀利了,怎么可能叫不出产妇的名字?难道是人贩子拐卖的吗?她老公也不在,这是不是家属呀?

护士怎么能放心把孩子给他们,直接拒绝了,家属看到这也不理解了,大吵大嚷起来:“你们医院什么意思?这是我孙子为什么不给我抱?难道你们是要藏起我孙子吗?你们这个黑心的医院,我要告你们。”

说着说着甚至还想动手打护士,但是护士还是不敢随意将孩子给他们,转身回去交到了产妇的身边,还询问了一下。



留下公婆面面相觑有些尴尬,转身回去得到张女士的肯定之后,护士才出来将孩子递给他们。

这种核对制度是医院最基础的操作,是为了你的安全,也是对双方负责,不管去哪里都需要核对信息。

去银行取钱是不是也得核对信息,如果别人冒领了你的钱怎么办,上学的时候也是需要的。

名字不仅仅只是一个名称,在信息大数据时代,核对信息操作就是防止出现纰漏,误了大事。

不管怎么样,这个护士的做法是对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着点总是没错的,万一真的出了事后悔都来不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