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为加强河北省重点、两重、重大基础设施、水网先导区等项目用地保障,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和顺利实施,服务河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等6部门出台《关于加强2025年土地要素保障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并召开解读视频培训会。

《工作方案》提出,加强规划统筹,合理保障项目建设空间。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类建设活动的指导作用,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统筹保障项目用地空间。加强空间保障,加大对开发区、产业园区空间保障力度。鼓励利用联合选址选线系统,开展项目选址选线,不得占用Ⅰ级保护林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尽量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草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湿地、重要矿产资源等。

《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开展前期工作,提高要素保障效率。加快用地预审和生态保护红线论证,对符合法定允许修改国土空间规划的情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条件的,预审阶段不需提交规划修改方案、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生态保护红线认定或论证意见。选址位于规划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项目,以及水利水电项目淹没区等,不需办理用地预审。依法开展征地工作,项目用地范围确定后,市、县级政府要尽快启动征地程序,足额落实征地补偿安置等相关费用。足额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

《工作方案》明确,强化土地要素供给,保障项目落实落地。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已纳入国家或省政府重大项目清单,不涉及违法用地的项目,计划指标由国家保障,省级按照项目用地面积的5%奖励计划指标。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占用耕地的,由市、县级政府统筹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指标不足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省级调剂。县域范围内确实无法补划的,鼓励各市探索开展市域范围内易地补划、易地代保。

《工作方案》强调,提升行政效率,增强审批服务效能。加快使用林地草原审核审批,提升临时用地审批效率,建立协调机制,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开展选址,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支持申报先行用地同时,市、县自然资源部门要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加快用地组卷,建立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单独选址项目土地转用征收申请总面积超出预审总面积10%及范围重合度低于80%的,不再重新预审。

《工作方案》指出,要优化土地供应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创新土地供应模式,持续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鼓励各地灵活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方式。支持实行“带方案供应”,在不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前提下,依据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及土地使用标准核提规划条件,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按程序纳入供地方案。探索开展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其他门类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鼓励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实行整体供应。

《工作方案》要求,提高低效用地再开发保障水平。鼓励通过改扩建、拆旧建新,提高土地利用率。各地要准确认定闲置土地时间,有序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创新不动产登记服务,提前开展地籍调查,在项目供地阶段,引导项目建设单位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或取得划拨决定书时,同步申请不动产登记,实现“交地即交证”;在项目竣工阶段,项目建设单位可同步申请不动产登记,实现“竣工即交证”。有融资需求的可同步办理土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和抵押登记,实现“交证即抵押”。

省级将成立工作专班,市、县成立工作机构,逐项目梳理用地需求,建立用地保障台账,主动服务,加强督导调度,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夏燕榕、王爽、宋海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