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食管有肿瘤时会引起吞咽困难从而影响进食,只要能吃能喝,就不想去医院。有的患者当时还以为是感冒或其他原因,坚持几天就好了;有的患者开始没有征兆、吃饭不受影响,一旦出现症状就已经不是早期癌了......

01

食管癌的警示症状

越早识别,治愈机会越大

1

早期食管癌的表现

▼吞咽梗阻感

进食过程中,会感觉食物通过速度变慢,或者有短暂的停滞感,从而产生梗阻不适,特别是在食用烙饼、馒头、红薯这类干硬食物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仿佛食管内有气体在阻挡食物下行,常被误当作是“咽炎”发作,或是“吃饭速度太快”所致。这种梗阻感即便不进行治疗,也有可能会自行消退,但隔上一段时间又会再次出现,且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梗阻的程度也日益加重。


▼胸骨后刺痛或灼痛感

进食时,胸骨后会出现闷胀不适、隐隐作痛、刺痛等感觉,大多在吞咽食物时出现,这可能与肿瘤的刺激以及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或痉挛有关。当病变部位处于食管中上段时,疼痛会集中在胸骨后;若病变位于食管下段,疼痛则会出现在剑突下或上腹部,这种情况很容易与胃炎相混淆。起初,症状较为轻微,发作时间也较短,但随后会反复出现,并且程度不断加重。部分患者会误以为是“胃食管反流”或者“心脏病”,然而这些症状与进食的关联性很强。

▼食管内有异物附着感

吞咽时,胸骨后(也就是食管的走行区域)会有一种异物贴附的感觉,好像有东西卡在那里,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即便是在空咽(不吞咽食物)的时候,这种感觉也可能出现。

▼咽喉干涩与紧绷感

部分患者会感觉咽部或颈部发干、发紧,吞咽动作不顺畅,有时还会伴有咽部轻微的疼痛。

2

中晚期食管癌的表现

▼进行性吞咽困难

这是食管癌最为典型的症状,亦是众多患者前往医院就诊的关键诱因,不过,这一症状出现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阶段。疾病初期,患者进食馒头、米饭等固体食物时会明显感到吞咽困难,需将食物细嚼慢咽,甚至要借助水送服才能咽下。随着病情持续恶化,患者吞咽面条、稀饭等软食也会变得艰难。到了晚期,患者仅能勉强进食牛奶、米汤等流质食物,严重时连饮水都极为困难,甚至唾液都无法顺利下咽,出现滴水不进的情况,还时常需要频繁吐出黏液。不过,也有部分患者首发症状并非吞咽困难,或者在晚期时吞咽困难症状并不十分突出,这主要与食管癌的类型相关,通常缩窄型食管癌的吞咽困难症状更为严重,而溃疡型相对较轻。

▼疼痛

前胸或后背持续性的疼痛是晚期食管癌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这种疼痛与早期出现的咽下疼痛不同,其疼痛程度更为剧烈,呈现出持续性的钝痛或灼烧感,疼痛部位常常与病变位置相吻合。进食时,疼痛会进一步加重,且疼痛的严重程度和出现速度会受到食物稀稠程度的影响,食用固体食物时,疼痛出现得更快、程度也更重。当肿瘤侵犯到贲门或胃部时,患者还会出现类似胃痛的症状。


▼反流与呕吐

由于食管发生梗阻,食物无法顺利进入胃部,进而引发反流现象。患者进食后不久,就会将未消化的食物呕吐出来,且呕吐物没有酸味,这与胃食管反流所导致的呕吐有明显区别。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夜间反流呛咳的情况,当患者平卧时,食管内潴留的食物会流入气管,从而引发呛咳,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咳脓痰等症状。

▼转移症状与全身消耗

除了上述症状外,食管癌晚期患者还会出现一系列转移症状,如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骨痛、黄疸等。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消耗的表现,包括恶病质、脱水、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02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

的判断方法

是不是出现进食不顺畅、吞咽有阻碍感以及疼痛症状,就一定要怀疑是食管癌呢?答案是否定的。还需要排查“梅核气”(这种情况在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食管内卡入异物、食管炎症、食管良性狭窄等其他病症。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食管癌的高风险人群呢?可以参考以下要点:

依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 年版)》,年龄达到或超过 45 岁,并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人群:

● 居住在食管癌的高发区域(以县级行政区作为划分依据,参照 2000 年中国人口结构标准化的年龄发病率 >15/10 万)。

● 直系亲属(如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人患过食管癌。

● 存在热烫饮食、高盐饮食、偏好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 患有慢性食管炎症、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性炎症、食管良性狭窄等食管疾病。

● 有过食管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经历。

03

食管癌的预防方法

食管癌的防控核心在于早期筛查、精准诊断与及时治疗,高风险群体应当定期开展筛查工作。

针对食管癌高风险人群,筛查时优先推荐内镜相关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食管癌的权威依据,需借助内镜下活检操作。可结合当地医疗资源情况,选用普通白光内镜、色素内镜等检查方式。原则上,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应每隔5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建议所有食管癌患者及其癌前病变患者尽早接受规范化诊疗,以此提升生存几率与生活质量。


除留意前文提及的警示症状,并确保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外,针对危险因素开展的一级预防措施,也能显著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这些措施包括:避免食用过烫食物(例如65℃以上的热饮)、杜绝暴饮暴食与快速进食、减少腌制、熏烤、霉变、油炸食品的摄入、戒烟并限制饮酒等。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蔽,容易被人们所忽略,但及时察觉对于提升治愈率而言极为关键。请务必牢记,食管癌发现得越早,治愈的希望就越大。要时刻留意自身健康状况,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排查、早治疗!

资料丨中国疾控中心

编辑丨李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