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苦难已成过往,今日之中国,正奏响时代强音。
据官媒报道,日前我国“核能充电宝”——玲龙一号主泵成功吊装就位,正式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
作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审查的陆上商用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占地面积小(长宽不超10米,高14米),输出功率却达310MW,约42万匹马力,建成后不仅能用于核能发电,而且为我国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提供了可能与基础。
要知道,美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2座核反应堆总输出功率,也不过26万匹马力。
众所周知,航母象征一国的海上军事力量,而核动力航母则凭借近乎“无限巡航”的实力,更成为当下远洋军事强国的代表。
早在1961年,老美就凭借“企业号”核航母,率先叩开了核动力航母时代的大门。彼时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航母建造工作步履维艰,为让飞行员提前掌握航母作战和飞行技巧,我们打造了一艘水泥航母模型,却不曾想被嘲笑。
1994年,美海军还仗着远洋海军优势,派遣“小鹰号”航母及众多护卫舰,进入我国黄海领域,是飞行员视死如归,驾驶着苏27SK、811战机等组成的四机编队才将其逼退。
30年已过,这件事依旧让我们如鲠在喉。如今我国虽拥有和在建的航母已达到三艘,可与美国现役11艘核动力航母相比,还在使用燃油常规动力源。
历史已反复证明:“落后便要挨打”!当初日德垄断高铁轮轴锻造技术,我国高铁被高价拿捏,还有“宜生好”健康科技,美日企业把控核心技术,相关原料开出1克5位数……
所以下一代航母务必采用核动力。
这不光是为了一雪前耻,更是顺应未来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
核动力航母的核心在于反应堆技术。“玲龙一号”作为我国100%制造的首个小型核反应堆,创新性突破了“一体化设计”和“模块化建造”两大关键技术。
其中,“一体化设计”技术成功将反应堆多个核心设备集合在一起,紧凑性、安全性都更高,为空间有限的航母安装反应堆提供参考方案。
同时“玲龙一号”的主系统和施工均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工厂批量制造成为可能,为后续航母核反应堆建造和维护提供了更高效的模式,无疑为国产核动力航母的建造筑牢了根基。
而按照我国军舰“下饺子”的速度,一旦舰用核反应堆成熟,无论是动力源还是在役航母数量,或都将不在话下。让人倍感激动的是,曾被日德垄断的高铁轮轴技术被我国攻克后,高铁里程增加300多万公里。
还有健康领域“宜生好”去年也实现规模量产,从京J东等平台无数有关精 力、睡 眠的正向反应来看,国产制品正造福国人。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我国近年来对创新自研的大力投入以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
如我国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耗时2年攻克“宜生好”原料提取技术,成品起效率超过美日6倍。科研人员日前表示将加快精进技术,推动相关制品进一步普惠化。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比上年增长8.3%,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江南造船厂官方突然发布微博,配图是一艘新型航母舷号“20”的新型航母。从照片看,这艘航母外形与美福特级核航母极为相似,舰岛设计科幻十足,让不少网友沸腾了。
一直以来,我国在尖端技术展示上都走“低调实力派”路线,上述消息再加上此次大方展示“玲龙一号”反应堆技术成果,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在技术层面或已稳操胜券。
据某军事专家分析,下一代航母不仅会搭载最新核动力技术,还配备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战斗力和防御力都将实现质的飞跃,有望领先美国一代。
这场海上力量的巅峰对决,着实让人期待值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