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100 字
阅读完约5分钟
金融投资报记者 陈雨禾
“五一”假期圆满收官,各种文旅消费“成绩单”也在纷纷出炉。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携程旅行发布的《“五一”假期旅行数据报告》则显示,“五一”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重庆、南京、武汉、深圳、西安。
成都某夜市人山人海 摄影 李里
“科技”“夜间”成为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五一”,各地旅游场景中的“科技”浓度正不断提升。举例来看,江苏苏州全域“AI避高峰”帮助游客优化行程,四川青城山景区推出外骨骼机器人和无人机送货系统服务,智慧服务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与此同时,入出境旅游市场的热度也在大幅提升。一方面,是入境旅游持续复苏,缅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泰国、菲律宾、俄罗斯、越南、日本等为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地,占外国游客总数的57.4%。重庆无人机灯光秀、魁星楼吸引大批入境游客打卡。以大熊猫等为代表的文创IP产品深受外国游客青睐。另一方面,则是出境旅游持续火热,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澳大利亚、柬埔寨、俄罗斯等为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
玩法方面,亲子宠游、国潮融合、“反向旅游”等细分赛道崛起,体现出文旅市场对差异化体验的强烈需求。携程分析指出,其租车平台亲子订单占比35%,比例增长11个百分点,折射出亲子游市场的火爆景象,同时,其平台上全国宠物友好酒店数量扩容近20%,推动“五一”期间宠物友好酒店订单量实现超3成增长。
数据来源:携程旅行
此外,在各方公布的“五一”假期数据中,“夜间”属性被多次提及,并且呈现出愈加活跃的趋势。
文化和旅游部介绍称,今年“五一”假期夜间文旅经济活力迸发,广西多地通过惠民嘉年华、主题光影秀、特色音乐节等多元业态激活夜经济。假期期间,纳入监测范围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7595.44万人次,同比增长5.2%。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介绍“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时也提到了“夜间经济更加活跃”。据介绍,四川各地在假期期间以“夜游、夜演、夜食”为核心刺激夜间经济增长。其中,成都市“夜游锦江”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超2000万元;乐山市嘉州长卷文旅集市汇聚钵钵鸡、甜皮鸭等特色美食,开通“美食公交”串联夜市;绵阳市越王楼的唐风实景秀、非遗手作展演与状元第街区“夜食+汉服巡游”联动,形成一道独特风景;自贡市釜溪夜游、达州市《梦回巴国》情景剧,夜间客流占比均达60%;成都陶喆演唱会、遂宁“超级音浪演唱会”累计吸引观众9.2万人次、门票收入6350万元,拉动综合消费4.3亿元。
相关消费市场被带火
“五一”文旅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其他相关市场的消费热度。微信团队发布的“五一”数据报告显示,假期微信支付交易笔数增长超10%,高铁出行、公共交通、餐饮“领涨”假日消费,成都、重庆、杭州等城市进入全国消费热度Top10。
具体来看,“五一”假期微信支付商业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10%,广州、北京、上海成全国消费热度前三城市,成都排名第四。分享游玩状态也是很多人的选择,视频号旅行风景类短视频日均发表数增长29%。出行依然是假期热点,机票、火车票、酒店、公共出行等消费均有明显增长,高铁购票交易金额4月同比涨超10%。
有分析指出,家庭出游更加追求全家游乐、餐饮、住宿的“一站式”满足,或错峰体验高品质深度游线路;而年轻一代注重“悦己消费”,或“奔赴大好河山”,或“跟着演出去旅行”。这一背景下,餐饮、演出市场的热度正持续飙升。
餐饮市场方面,商务部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7%。微信数据则显示,餐饮行业在假期期间的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达到了12%,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海底捞、霸王茶姬等本土餐饮品牌成为热门餐饮消费选择。同时,美食在热门出行目的地成为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例如在湖南的热门搜索词中,茶颜悦色高居前十,浙江省的热门搜索词中,古茗、蜜雪冰城、一点点、瑞幸等茶饮咖啡品牌在列。
以海底捞为例,“五一”假期期间,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的海底捞火锅店普遍迎来较高客流,其中,位于西湖边的海底捞火锅杭州工联CC店连续4天翻台率超过11轮,最高突破12轮,位居假期全国门店翻台率榜首。海底捞火锅上海人民广场店经理胡先生表示,五一假期前两日接待量较清明假期上升30%。
演出市场方面,据央视网报道,仅假期前三天,全国演出类票房就达到9.92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文艺演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在满足大众假期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构筑起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美团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超百场,观众人数超200万人次,上海、成都等地通过“票根经济”等模式延长消费链条,提升消费黏性。
中信证券表示,预计今年休闲旅游行业景气度延续的确定性较高,中长期则看好服务业消费占比提升、体验性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部分资料综合自封面新闻、央视网等
责编|陈雨禾
校检|袁钢
审核|姚彦如
联系金妹儿:028-869684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