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订阅此号的人,都是社会主义优质接班人。欢迎关注暴走的历史菌。
2025年2月6日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日子。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核潜艇之父,著名船舶专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国宝级科学家,黄旭华老爷子在湖北武汉去世,享年99 岁。
国宝人物不幸离世,笔者谨以此文纪念黄旭华老爷爷。
中国核潜艇之父,隐姓埋名30年,打造出国之重器
黄旭华,广东揭阳人,1924年2月24日出生。作为国宝科学家,他比钱学森钱老小一辈,和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是同龄人。
他是中医世家,所以儿时的志愿是行医救人。但适逢抗日战争,他的青年时代是在战火中度过的。眼看山河破碎,日寇凶残,日军飞机狂轰乱炸。他发现行医救不了中国,决定放弃医学转而学习科学和工程,尤其是航空和造船。1945-1949年,他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从此也成了他一生的事业。
1949年后,我国开启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一系列五年计划。毛爷爷等领导人要将国家改造成工业化强国,我们不仅要有原子弹,还要有卫星、导弹和核潜艇,这就需要钱学森、黄旭华等科技人才。
1958年,我国正式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但是赫鲁晓夫调侃:“核潜艇技术复杂,造价高,你们中国人搞不了。”毛爷爷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国家组成了一个29人的造船技术研究室。黄旭华成为该研究室一名技术人员,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入选的代价很大,为确保国家机密不泄露,他30年不曾回家,也没联系过家人,父母根本不知道黄旭华是什么工作。
我们没有任何经验。黄旭华的线索是从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看到的,他拆解玩具,竟然推演出的设计图。他们用土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黄旭华和战友们激动得泪流满面。黄老激动地说:“1965年‘09’计划正式立项,用了不到十年,我们造出了自己的核潜艇。”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合影留念,彭士禄和赵仁凯负责核动力研究设计和试验,黄旭华、黄纬禄分别承担核潜艇总体设计和弹道导弹设计。
然而,隐姓埋名的代价很大。黄旭华自称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不称职的父亲”,对家人满是愧疚。父亲病逝,黄旭华都不能回家奔丧,可知有多心痛。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对此,父母家人对他怨念也挺大的,兄弟也骂他是不孝子。
直到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家人才知道黄旭华原来是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从此家人之间再无隔阂。1988年回老家探望的黄旭华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019年9月29日,黄旭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淡泊钱财,捐献2000万激励中国科技人才发展
老一代科学家都比较淡泊名利,也不重金钱,他们的心中只有祖国强大。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科研人员,要不断发光发热、回报社会。老爷子时刻关注国家科技进步。他曾拿到不少奖金,全部捐了出来。比如他曾先后向国内科研机构捐款2000万元人民币,还捐资1100万元成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国内青年科学家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黄老退休后也时刻关心国家科技事业、核潜艇事业的长远发展。他先后培养了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设计大师2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首席技术专家2位、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1位、型号总设计师7位、型号副总设计师30余位等高科技人才。
在武汉武昌区中山路小学有一个“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用了激励青少年科学研究方向。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观学习。
黄旭华曾说:"共和国勋章的光荣属于核潜艇战线的每一员。为自己是一名国防建设的老兵而自豪。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
黄旭华黄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一生,是国之栋梁,民族英雄。他的爱国主义,科学态度,比现在孩子们崇拜的影视明星伟大太多了。希望咱们的孩子们推崇的偶像应该是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军和士兵,而非偶像明星。
很多人在为台湾省女星大S的去世惋惜,甚至痛骂张兰和汪小菲母子,却根本不知道黄旭华黄老。但几十年以后,黄旭华三个字会永远留存在历史课本里,而不会记得所谓的女明星。
黄老,您一路走好。晚辈在此向您鞠躬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