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这个“五一”,北纬30°的雅安上演了一场文旅经济的场景革命。当375万游客在青衣江畔留下足迹,25亿元旅游收入不仅刷新了消费纪录,更勾勒出城市文旅转型的进阶路径。作为全国首个“熊猫之都”与茶马古道交汇点,雅安正以创新服务场景重构旅游格局。
“五一”假期,在成雅高速、雅乐高速、雅西高速雅安城区段的多个出口进入雅安城区,一场打破常规的“执法革命”让游客初识雅安温度。7000个免费停车位破解“停车难”困局,全域交通网格化调度系统精准匹配运力,360班次景区直通车组成流动服务线,更有藏茶驿站变身“能量补给站”,在候车摆渡点免费品七雅美食、喝中国藏茶,实现了“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累了能歇脚”。这种将城市治理转化为旅游资源的创新,使雅安服务力指数飙升。
“场景革命”在红色文旅板块尤为耀眼。安顺场的全息投影技术让强渡大渡河的史诗在星空下重生,荥经鸽子花海与汉源樱桃园构建起“自然美学+农耕体验”的时空穿梭走廊。数据显示,沉浸式文旅项目平均驻留时长不断延长,二次消费转化率逐渐提升,印证了“内容+科技”的乘积效应。
更具启示意义的是文旅消费的“链式反应”。200万元消费券撬动消费增量,N种“文旅+”组合套餐创造边际效益。当黄牛肉餐馆与精品民宿形成消费闭环,当非遗工坊变身研学基地,雅安用实践证明了“流量变现”的深层逻辑。
节日期间,雅安市聚焦一县一主题,推出跟着音乐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研学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非遗去旅行5大特色活动和系列促消费活动96项。这场假日经济突围战背后,是雅安对“体验经济3.0”的精准把握。从“景区思维”到“场景思维”的转变,使城市本身成为超级旅游IP。雅安模式的价值不在数字本身,而在于开创了中小城市文旅升级的可行路径——用服务创新激活存量资源,用科技赋能重构消费场景,用产业融合放大边际效益。 (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