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小李,五一假期我们去哪里玩啊?妈妈这辈子还没出过远门呢。"

李阿姨端着一杯热茶,望着窗外盛开的春花,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电话那头的儿子笑着回答:"妈,我已经安排好了,咱们去云南,我买好机票来接您。您准备一下,取点钱,带够衣服就行。"

李阿姨挂掉电话,抿了一口茶,望着茶几上那本褪色的存折,心中盘算着这次旅行要取多少钱,殊不知,命运正在暗中为她准备一场惊心动魄的考验。



01

李秀兰,今年刚满六十岁,是小城一所中学退休的语文老师。

她的一生平淡而充实,丈夫在十五年前因病早逝,她一个人把儿子李小刚拉扯大。

如今儿子在大城市工作,事业有成,成家立业,她却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城,执意要过独立的生活。

每天清晨,李秀兰总是五点半准时起床。这个习惯保持了四十多年,即使退休后也没有改变。

她喜欢这座小城安静的早晨,喜欢街角刚出炉的包子和豆浆的香气,喜欢晨练时遇到的熟悉面孔。

这一切都让她感到安心,感到自己依然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被时代遗忘的老人。

"老师,买菜啊?"菜市场的张大爷热情地招呼道。张大爷卖菜已经三十多年了,从李秀兰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认识她。

"是啊,今天茄子不错,来半斤。"李秀兰习惯性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旧钱包,仔细地数着零钱。

那是一个深褐色的皮夹,已经用了十几年,边角都磨损了,但她舍不得换。

"李老师,您这么精打细算干啥,听说您儿子在大城市挺有出息的,三天两头给您寄钱呢。"张大爷一边称菜一边笑着说。

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每一道皱纹仿佛都记录着这座小城的变迁。

李秀兰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孩子有出息是他的事,我有我的生活方式。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路要走,我们老年人也要有自己的依靠。再说了,小刚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花销大着呢。"

张大爷点点头,递给她装好的茄子:"您说得对,自立自强,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风骨啊。现在的年轻人,不少都等着啃老呢。"

李秀兰接过菜,又去了隔壁的米店,称了五斤大米。米店老板娘是她的学生,见到她连忙让座:"李老师,坐下歇会儿再走吧。"

"不用了,家里还有事,改天来坐。"李秀兰婉拒了,她总是这样,从不愿意麻烦别人,哪怕是一个短暂的休息。



回家的路上,李秀兰在心里计算着这个月的开销。她的退休金不多,每月只有四千多元,但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愣是在银行存下了一百万元。

这笔钱是她的骄傲,更是她安度晚年的底气。

李秀兰回到家,将买来的菜放进冰箱,又从柜子深处拿出存折,轻轻地摩挲着。

这个动作她每天都要做一次,仿佛在确认那些数字依然存在,那份安全感依然牢固。

存折上那一串数字——1,000,326元,是她一生的心血。自从五年前退休,她就下定决心要存够一百万,如今终于达成了目标。

这笔钱对她来说意义非凡。那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而是她对生活的主导权,是她晚年尊严的保障,是她不愿成为儿女负担的执着。

李秀兰清楚地记得,十年前,单位里的老王因为生病,花光了积蓄,最后只能搬去儿子家,但每天都要忍受儿媳的冷眼。

李秀兰暗下决心,绝不要让自己陷入那样的境地。

邻居王丽曾笑她太过节俭:"老李啊,钱是挣来花的,又不是挣来看的。你这么省吃俭用的,图啥啊?小刚不是挺孝顺的吗?"

王丽比李秀兰小几岁,退休前是一家银行的会计。她生活得很是洒脱,退休金全都用来享受生活,经常出门旅游,每次回来都要拉着李秀兰看照片,讲述她的见闻。

面对王丽的疑问,李秀兰总是笑而不语。她见过太多老年人因为经济问题在晚年生活得不够体面,甚至成为子女的负担。

她不要那样的生活,她要有尊严地老去,不给任何人添麻烦。

"我这不是怕给小刚添麻烦嘛,"李秀兰有时会解释,"他现在工作忙,孩子也小,哪有时间照顾我这个老太太。我自己有钱,生病了也不怕,何必麻烦他们?"

王丽听了总是摇头:"你这就是想太多了。人老了,子女不照顾,谁照顾?钱再多,能代替亲情吗?"

李秀兰不愿意多说。她和王丽认识二十多年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但也正因如此,才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在李秀兰心里,王丽是她在这座城市为数不多的知心人。

02

四月的最后一天,李秀兰收到了儿子的电话,说要带她去云南旅游。这是她第一次要出远门,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儿子说会负担大部分费用,但她还是计划从自己的存款中取出两万元,一来是不想太依赖儿子,二来万一路上有什么额外开销,也好有个准备。

收拾行李时,李秀兰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衣服——一件浅蓝色的套装,那是十年前儿子结婚时买的,她一直舍不得穿,只在特别重要的场合才拿出来。

她轻轻抚平衣服上的褶皱,想象着站在云南的山水间,穿着这件衣服拍照的样子。

晚上,李秀兰坐在沙发上,翻看着旅游杂志,想象着即将见到的风景。

她的手机屏幕上是儿子发来的旅游路线,还有几张云南的美景照片。

李秀兰细细品味着每一张照片,感到一种久违的期待和兴奋。

门铃突然响了。李秀兰走去开门,发现是王丽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水果袋。

"秀兰,来,尝尝我刚买的水果。"王丽熟门熟路地走进来,把水果放在茶几上。她穿着一件鲜艳的红色上衣,头发染成了时髦的栗色,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你这是又染头发了?"李秀兰笑着问,给她倒了杯茶。

"是啊,总不能老了就破罐子破摔吧?"王丽笑着把茶杯推到一边,从包里拿出一瓶红酒,"来,今天咱们喝点小酒,我刚从超市买的,据说挺不错的。"

李秀兰连忙摆手:"你知道我不喝酒的,医生说我血压高,不能喝。"

王丽撇撇嘴,把酒放回包里:"你呀,活得太拘谨了。对了,听说你要出去旅游啊?"

"是啊,小刚要带我去云南玩几天。"李秀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真羡慕你有这么孝顺的儿子。"王丽羡慕地说,眼神中闪过一丝李秀兰没有察觉的复杂情绪,"你准备好了吗?"

"差不多了,明天去银行取点钱,后天小刚就来接我。"李秀兰指着茶几上的旅游杂志,"你看,这是小刚给我规划的路线,昆明、大理、丽江,还有香格里拉呢。"

"需要帮忙吗?我明天正好也要去银行。"王丽热情地说,眼睛却不自然地瞟向了茶几上的存折。

李秀兰摇摇头:"不用了,我自己去就行,习惯了。你知道我这个人,最喜欢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也是,你一辈子都这么独立。"王丽笑了笑,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对了,你取多少钱啊?云南消费不低呢。"

李秀兰想了想:"两万吧,应该够了。小刚说大部分费用他来出,但我总不能两手空空地去吧。"



王丽点点头:"两万不少了。对了,你那个存折还带着密码本吧?我记得你总是记不住密码,每次都要看那个小本子。"

"是啊,老毛病了,到现在也改不了。"李秀兰笑着说,没有注意到王丽眼中闪过的异样光芒。

王丽又聊了一会儿才离开。李秀兰送她到门口,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楼道尽头,心里突然涌起一丝莫名的不安。

但她很快就摇摇头,把这种感觉抛到脑后。王丽是她认识二十多年的好友,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李秀兰不知道的是,就在她送走王丽的那一刻,一场针对她的阴谋已经悄然展开。

王丽回到家中,立刻拨通了一个电话:"喂,梅子,事情有进展了。明天行动。"

第二天早上,李秀兰早早地起床,简单收拾了一下家务后,换上了一件浅蓝色的衬衫和一条深色长裤,这是她最正式的衣服。

她将存折和身份证小心翼翼地放进挎包里,锁好门,向银行走去。

阳光明媚,小区里的花朵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李秀兰深吸一口气,心情愉悦。

她在心里默默计算着,这次旅行后,她的存款还有九十八万多,足够她安度晚年了。

即使有什么大病大灾,也不至于束手无策。这种安全感让她倍感踏实。

银行就在小区对面,平时她很少来这里,只有每月退休金到账,她才会来取一部分生活费,其余的都存起来。

银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她,都知道她是个勤俭持家的老太太。

李秀兰推开银行的玻璃门,感到一股凉爽的空调风迎面吹来。银行里人不多,几个柜台前零星地站着几个客户。她径直走向一个空闲的柜台。

"李阿姨早上好!"年轻的银行柜员小王热情地打招呼。小王是去年刚来的新员工,但很快就记住了李秀兰,因为她是银行里少有的总是亲自来办理业务,从不用网上银行的老人。

"小王啊,我想取点钱。"李秀兰递过存折和身份证。存折是旧式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她一直舍不得换。

"好的,您要取多少?"小王微笑着问,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

"两万元。"李秀兰说完,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仿佛取出这笔钱让她感到内疚。在她的观念里,钱是应该存起来的,取钱总有一种挥霍的感觉。

"没问题,稍等。"小王接过存折,在电脑上操作起来。但很快,他的表情变得奇怪,皱起眉头,仔细查看着屏幕上的信息。他又检查了一遍,然后抬头看着李秀兰,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尴尬:"李阿姨,您的账户余额只有3.8元了。"

李秀兰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您的账户余额只有3.8元。"小王再次确认道,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表情更加困惑。

03

李秀兰感觉一阵眩晕,差点站立不稳,她下意识地抓住柜台边缘来支撑自己。这不可能!

就在昨天,她明明看到存折上还有一百多万!她颤抖着手接过存折,盯着上面的数字:3.8元。

眼前的数字仿佛在嘲笑她,告诉她一切安全感都是虚幻的。

"这一定是搞错了!"李秀兰的声音都变了,尖锐而颤抖,引得周围的客户都看了过来,"我的钱呢?我的一百万呢?系统一定出问题了,快帮我查一查!"

小王见状立刻请来了银行经理陈志强。陈经理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材微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稳重可靠。

他快步走到柜台前,先是安抚李秀兰:"李阿姨,请您先别着急,我们来仔细核实一下情况。"

陈经理接过存折,在电脑上查询了一番,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示意小王离开一下,自己来处理这件事。

"李阿姨,请您先别着急,我们来核实一下情况。"陈经理引导李秀兰到一旁的座位上坐下,倒了杯水给她,"根据系统记录,您的账户在过去三个月内进行了多次大额转账,最后一笔是四天前,转出了二十万元。"

李秀兰惊恐地摇着头,手中的水杯都拿不稳了,水洒在了她的裤子上,但她毫无察觉:"不可能!我没有转过钱!一分钱都没有转过!我的钱都在存折上,我昨天还看了!有人盗用了我的账户,一定是这样!"

陈经理的表情更加严肃了,他看了看周围,发现其他客户都在偷偷观望,连忙把李秀兰带到了一个私密的会客室。

"李阿姨,我理解您的心情。"陈经理坐在她对面,语气沉稳,"但根据我们的记录,这些转账都是通过柜台办理的,有您的签名和身份证记录。不是网络操作,也不是电话银行,而是有人亲自来银行,以您的身份办理的转账。"

李秀兰的头"嗡"的一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她脑海中爆炸。

她的手脚开始发冷,呼吸变得急促。她的一百万,她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钱,就这样不见了?这怎么可能?

"我要报警!"李秀兰颤抖着站起来,声音尖锐,"一定是有人盗用了我的身份!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些转账!"



陈经理示意她冷静:"李阿姨,我理解您的心情。我们会全力协助您处理这件事。我现在调取一下这些交易的详细记录,然后我们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好吗?"

李秀兰浑身发抖,勉强点了点头。她感到一阵阵眩晕,那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安全感在一瞬间崩塌的感觉。

她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未来的医疗费用、日常开销、可能面临的各种困境...没有了那一百万,她的晚年生活将如何继续?

她掏出手机,颤抖着给儿子打电话,但电话提示正在通话中。

她又试了几次,但都没能接通。李秀兰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助,仿佛掉进了无底深渊。

陈经理很快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叠打印出来的交易记录。他坐在李秀兰对面,语气沉重地说:"李阿姨,根据记录,从二月份开始,您的账户每隔十天左右就有一笔大额转出,收款方都是同一个账户,名为'福寿康养老基金'。最后一笔转账是四天前,金额是二十万元。"

他把交易记录递给李秀兰看,上面清清楚楚记录着每一笔转账的日期、金额和收款方。

李秀兰盯着那些数字,感到一阵阵心痛,那些冰冷的数字仿佛是一把把刀子,刺进她的心脏。

"二月十五日,转出十五万元;二月二十五日,转出十八万元;三月五日,转出二十万元..."陈经理念着记录上的数字,每念一个,李秀兰的脸色就苍白一分。

李秀兰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更加确定这是一场骗局:"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福寿康养老基金'!这一定是诈骗!我要报警!现在就报警!"

陈经理点点头:"我理解您的心情。不过在报警前,我建议我们先看一下监控录像,确认是否有人冒用了您的身份。这样对警方的调查也会有帮助。"

04

李秀兰强忍着崩溃的情绪,跟着陈经理来到了银行的监控室。监控室位于银行的后部,是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面摆满了显示器和电脑设备。

几个保安正在值班,看到陈经理带人进来,有些惊讶。

"调出最近三个月的柜台交易监控。"陈经理吩咐道,技术人员立刻在电脑前操作起来。

监控室里的灯光有些昏暗,只有显示器的蓝光照亮了李秀兰苍白的脸。

她双手紧握,心脏狂跳,既期待又恐惧即将看到的画面。

"我们先看最近的一笔,就是四天前的那笔二十万的转账。"陈经理说着,技术人员在电脑上操作着,很快调出了录像。

画面上,一个穿着深色外套的老太太站在柜台前,正在填写表格。

她的头低着,看不清面容。李秀兰紧张地盯着屏幕,当那个老太太抬起头来的时候,她惊呆了——那个人竟然长得和她一模一样!

"这...这不是我!"李秀兰失声叫道,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恐惧,"我四天前根本没有来过银行!这不可能!"



陈经理和技术人员对视一眼,表情变得更加凝重。技术人员继续播放录像,只见那个"李秀兰"熟练地填写表格,出示身份证,在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在转账单上签名,然后离开了银行。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任何异常之处。

"再看看其他几笔。"陈经理指示道,语气中也带上了一丝不可思议。

技术人员依次调出了之前几笔转账的监控录像。每一次,都是同一个"李秀兰"出现在银行,办理转账业务。

她的穿着略有不同,但面容、身高、体型都与真正的李秀兰极为相似,连说话的语气和动作都几乎一模一样。

李秀兰看着这些画面,感到一阵恶心和眩晕。

有人在模仿她,用她的身份,偷走了她一生的积蓄!这简直比噩梦还可怕!

她的大脑几乎无法处理这种荒谬的现实,只觉得一切都不真实,仿佛身处一场可怕的梦境。

"李阿姨,您认识这个人吗?"陈经理指着屏幕上的"李秀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犹疑。

李秀兰摇摇头,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不...不认识...这怎么可能...她根本就不是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