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男,1960年出生。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硕导,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名誉主席。


44年前,他入读船舶机械工程专业,现如今成为从工科院校走出的“中国书法家”,这是怎样一种神奇经历,一起来看看那个年代“青年卷王”的精神面貌。


郭立创作

初识郭立先生,是在一场陶瓷艺术展上,他以江西省书协副主席等身份作为评委出席。一月份的南昌还很冷,他有些憔悴,自称“刚阳康”。

再次见面,他气色好了许多,步履轻盈。与他同行,年轻人总能被他甩在身后。或许,和他的思想一样,他总能走得比较“前”。


郭立书法


01


“天之骄子”:船舶系的“书法家”


“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也算是‘天之骄子’。”

1979年,高考恢复后第三年,郭立考上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船舶机械工程系,彼时,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是中国船舶及轮机领域中最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

一头栽进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已将时间占得满满当当,但郭立对书法的追求从未松懈,反而,大学给了他更多的展示舞台。


郭立书法

大一、大二期间,在院系、校级书法展中,郭立斩获三等奖两次,但始终不满意。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在观摩其他获奖作品时,年轻气盛的他暗想“我也可以写得比他更好”。与其说和他人比赛,不如说和自己较劲。但他也知道,有些人接受过书法系统学习,而他完全是自学,于是,更要下狠功夫。

大学期间,因图书馆借还书不便,他便将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双勾一遍,装订成本。该本读物保留至今,视若珍宝。


《东方朔画赞》双勾本


《书法》杂志

1981年,他开始省吃俭用,订阅上海书画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书法》杂志,定价虽然只要0.66元,但却是2份红烧肉的价格,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才10来元。

讲起过往,他津津乐道,仿佛回到了当初那个少年,穿梭于各种书法展,踔厉奋发。


“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

02

与书法结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郭立身上再恰当不过。

与书法结缘,一是受其父影响,“他念过私塾”;二是兴趣,郭立打小就爱写字。

郭立幼年时,其父在造纸厂工作,近水楼台,他总能利用废纸边角料学写字,这是一种“奢侈”。


柳公权《玄秘塔碑》字帖

据他回忆,当年父亲为他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有一批四旧书籍运去厂里打浆造纸,其父从书堆中翻出柳公权《玄秘塔碑》字帖,“偷带”回家给他临摹。这本字帖启蒙了他的书法学习。


部分临帖

初中的一次书法比赛,郭立用隶书体书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荣获第一名,书法的种子得以浇灌。“比赛的名次,奠定了心理上的自信基础”。没有资料借鉴时,他就走上街头去看大字报,遇到中意的字体,就照着学。

时至今日,几十年间,他一直保持临帖的习惯,临完写上日期,方便日后比对。


郭立书法

03


市委书记为其颁奖 “名人效应”逐显


左手是船舶机械工科专业学习,右手是课余书法学习,“天之骄子”郭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工作后,有两人在他的书法道路起了“伯乐”作用。一个是造船厂领导,另一个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时任美术系主任李菊生教授。

大学毕业分配到九江湖口江新造船厂,因书法造诣深厚得到领导赏识,九江船舶公司成立神剑文学艺术学会九江船舶分会后,郭立任书法部副部长。


首届“时代杯”中华职工书法大赛证书

1989年12月,他参加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时代》杂志编辑部组织的首届“时代杯”中华职工书法大赛,荣获中国银奖、九江市一等奖、湖口县特等奖,时任九江市委书记为其颁奖。

荣誉的累积并没有让他忘乎所以,而是激励他勇往直前。


书架上摆放着《理论力学》教材

1990年调往景德镇陶瓷学院机制教研室(机械系)担任教学工作,如今他的书架上还摆着《理论力学》教材。刚到陶院还没显山露水便一鸣惊人,李菊生教授力排众议,邀请他来教授书法课程,两手抓的“教学生涯”又开始了。

此后,从景德镇市书协副主席、市书协主席、到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郭立的声名一路“狂飙”。


满满两抽屉荣誉证书


如今,坐在案桌前,郭立将其经历娓娓道来,翻出一摞摞1980年的《书法》杂志,书页虽早已泛黄,但其魅力反而越大,正如郭立在书法圈的影响。

有为才有“位”,他用有为的贡献精神,在书法圈蹚出一条自己的路。

本期主笔:张丽云、徐培珊、赵欣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