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前后,南亚局势急剧恶化,印巴双方已经在克什米尔实控线上持续交火。双方都在积极和盟友产生接触,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为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战争做准备。然而,就在日线,眼见着大战在即,印度突然传出消息,新德里突然和俄罗斯“割席”决裂。美国这一回给的压力恐怕很大。
根据印媒《商业前线报》的消息,俄罗斯计划在本月的9号,举行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印度作为俄罗斯的重要军火买家,也是传统的地缘伙伴,印度自然在普京的邀请之列。然而,印度方面在短短一周内,却接连开始主动降级双边关系,甚至到近乎是直接和俄罗斯决裂。先是以“印巴冲突”为由,推掉领导人的直接参会邀请。改由印度防长带团参加。
结果几天之后,印度防长也撂挑子了,以“国内事务繁忙”为理由,取消访问安排。印度对俄此次外交互动,进一步降级。改由印度国防部长的副手塞思出席。此消息,引发俄罗斯舆论争议。一个参会邀请,结果却连续 3次降级这完全就是尝试和俄罗斯搞“割席”、搞决裂。而更让外界感到微妙的是,这一切,发生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之后的短短2周时间里。
这里其实也有几个问题浮出水面。很明确一点,大战在即的情况下,印度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上和俄罗斯“割席”。一方面,是印度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根深蒂固:印军60%装备来自俄制武器,S-400防空系统、T-90坦克等关键装备依赖俄方供应。这种情况下,换掉最大的供应商,恐怕对后勤补给和维护工作不力。另一方面来说,印度国内40%的原油进口,是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如果俄罗斯在这上面搞反制,印度恐怕遭受重创。
因而,我个人是非常怀疑,莫迪的这次转向,和美国近期的动作密切相关。万斯这次访问,给了莫迪一些难以拒绝的筹码。其一,比如默许印度对巴断水、关闭领空等挑衅,换取美印千亿美元军售订单。其二,警告印度银行“不得与俄军工企业合作”,威胁切断其美元结算通道,迫使印度在金融领域与俄脱钩;其三,美国承诺支持印度“入常”、提供F-35战机,并以“印太盟友”身份拉拢印度对抗中国,满足莫迪的帝国野心。
但莫迪的“亲美疏俄”看似换取短期利益,实则埋下长期隐患。一方面,美国借印度激化印巴矛盾,削弱中巴经济走廊,南亚恐成大国博弈牺牲品。长期的动荡,印度不可能独善其身。另一方面,俄罗斯并非没有反制手段,一旦取消以往的装备供应或维护,印度当前的军事体系,将面临供应链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