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当985大学的校长似乎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但在厦门大学有一个怪象,学校在全国的排名一直是前30强,实力自然是很强的,但该校近20年来却没有出现一位院士校长,也几乎没有向外校输送过院士校长。



在中管高校中,近20来没有一位院士校长的高校只有两所,那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典型的文科高校,也完全没必要配置院士校长,但厦门大学就不同了,厦门大学综合性很高,不配置院士校长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难道厦门大学是缺乏院士级人物?肯定不是。从2015年到2023年,在这5届院士评选中,除了2019年以外,其余四次厦门大学每次都有学者成功当选院士。

8年来,厦门大学共新增了7位院士,这个数量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相当庞大的,已经超过了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和复旦大学处于同一个档次,这也足以说明厦门大学的师资力量雄厚,综合实力强劲。

从年份来看,厦门大学2015年新增了一位院士,即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孙世刚。2017年也新增了一位院士,即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戴民汉。2021年新增了两位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部院士林圣彩,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谢素原。

到了2023年当选院士数量创下新高,当年共有3名学者入围,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郑南峰、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张荣、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夏宁邵。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学新增的7位院士中,除了张荣(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是外校空降来的学者以外,其他6人均是厦门大学本校成长起来的学者,他们其中要么本身就是厦门大学毕业的,要么是在厦门大学工作了很多年。

而且厦门大学新增的院士,和其他985高校有明显的不同。其他985高校新增的院士中有校长、副校长等领导者,但厦门大学新增的院士中,除了张荣书记和曾担任副校长的孙世刚以外,其他几位都不是校领导,大多没有行政职务,是纯粹的教育和科技工作者。

像厦门大学现在最年轻的院士是郑南峰教授,郑南峰出生于1977年,他在厦门大学只有一些学术职务,如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



总的来看,厦门大学其实是有很多院士的,只不过他们大多数都是专注于教学科研工作,没有行政职务。

在厦门大学现任领导班子中,除了学校党委书记张荣以外,其他校领导,像校长、副校长不仅都不是院士,甚至连院士候选人都不是。所以短期来看,如果厦门大学想配置院士校长的话,从本校选拔不太现实,只能依靠外校的院士空降到厦门大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